友:现在房价这么高,尤其是在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高房价城市,没房子的人怎么办?
易:对于买不起房又必须留在这个城市的人,租房是合理的选择。在北京南四环附近,买一套建筑面积70平米的房子,估计至少要200万元,加上装修、家具等,至少要花220万元,住进去后每年还要交物业费、取暖费数千元。而在同样地段租一套同样面积的房子,每月租金估计在3500元左右,一年42000元,不用承担物业费、取暖费。现在五年定期存款利率是5.5%,220万元存在银行的利息每年有12万元左右。所以如果仅从支出看,租房比买方划算多了。当然,租房会有很多不方便,比如可能无法长期租,过几年就必须搬家,没有稳定的家的感觉,未来的租金是高是低不确定,租金可能大幅增加,等等。所以,租房对于单身男女、三五年短期来说是划算的,对于有孩子、家庭人数较多,希望长期稳定的人来说不太适合。这也是中国人普遍倾向于买房、不愿租房的主要原因。
友:中国人普遍愿意买房,不愿意租房,这和西方人的观念不同。
易:人都是理性的,对于租房还是买房哪个更合算,心里会进行全面的衡量,选择买房而不租房,主要不是观念的问题,而是成本与收益比较的结果,这里的成本、收益不仅仅指金钱,还包括不方便、不稳定感等等。
友: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房价平均高达两万元多,这些城市的中低收入者如何才能买得起自己的房子?
易:如果非要自己买房而不租房,也有办法。首先是去郊区买房,这里的房价比市区低一半以上;其次是买小户型的房;第三是买二手房;第四是买小产权房;第五是买“五证不全房”,即一些开发商没有办全开发、销售手续的房,这类房一般建筑质量没大问题,但是可能“五证”(建筑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工程开工证、销售许可证)不全,因此价格便宜不少。
友:小产权房、“五证不全房”有很大的风险。
易:是有风险。既然价格便宜,自然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不过风险不是想象的那么大。我认为,这两类房的风险会越来越小,因为随着中国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人口越来越多,总趋势是各地住房紧张状况越来越严重,解决住房短缺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两类房不仅现在起到了缓解商品房短缺的作用,而且今后的作用会有越来越明显。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类房会逐渐得到政府的认同,会给予合法的地位。当然,对于这两类房,最好买小区规模大的,因为规模越大,居住的人越多,政府给予合法地位的可能性就越大,法不责众。
友:即使政府给予这两类房合法地位,比如给办齐必需的手续、证件,但是买房人到时候一定必须缴纳某些费用,这样就等于增加了购房成本。
易:是这样,比如可能会增加土地使用费。但是,不用担心,即使加上这些增加的成本,也一定比买同样地段的商品房合算得多,再说,这些成本也许是20年以后才必须承担的,那时候你的承受能力比现在高得多。再退一步,即使20年后你觉得不划算,你还可以再卖掉,你一定可以卖出高价。10年前经济适用房在各地兴起,许多买了经经济适用房的人现在发现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经济适用房在有些方面与小产权房相似,也许在转让经济适用房时政府会要求房主交一笔土地出让金什么的,但是,即使这样也很划算。
友:一些买不起房的人就只好离开大城市。
易:对于没有住房的人来说,高房价已经成为一种选择、淘汰机制,能够买得起高价房的人住在市区,只能够买得起低价房的人住在郊区,买不起房的人被迫离开这个城市,到低房价城市去另谋生路。
友:这不合理。
易:不合理的并不是这种选择、淘汰机制。支付了高房价的人住在自己满意的市区,没有支付高房价的人被迫住在郊区或离开城市,这本身是合理的,总不能反过来吧?不合理的是种种造成高房价的因素。在这种选择机制下,一些本来应该留在这个城市的人可能被迫离开了,比如从事高新技术、大学教育、新闻出版、科学研究等事业的人才,这些行业一般只能在城市。为了留住这些人才,政府如果在短期内无法降低房价,就有责任为他们提供住房,哪怕是暂时提供出租房也是应该的。(未完,待续)
关于房价的对话(6):高房价时代哪里去买房?
评论
1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