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腹地,鸭绿江畔,与朝鲜隔江相望。临江历史悠久,山清水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雄奇壮观的长白山,赤壁林立的珍珠门,天水一色的苇沙河渔场,鸭绿江对岸的异国风情等别具特色。临江市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统筹推进全市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着力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战略,克服金融危机,战胜百年一遇特大洪水,保持经济高位运行。
工业化
依托现有资源优化投资结构
近几年,临江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实施投资拉动,优化投资结构,积极推进了硅藻土、金属镁、冶金铸造、长白山生态产业园等四个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完善了园区管理机制和各项工作制度,并且依托工业园区,谋划和包装了一批对整体经济带动作用较强的环保型、循环经济型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并积极引导投资向自主创新、城乡统筹、环境保护、改善民生等领域倾斜。
为有效激活民间资本,临江最大限度降低投资准入门槛,主动协调区域内各金融单位,定期开展银企项目对接活动,建立融资长效机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担保领域,组建民营性质的小额贷款公司和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贷款。
每年储备100个大项目
为了谋划项目,临江选调了一批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的精干人员组建了重点项目办公室,健全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责任制,按照投资方向,突出战略性产业、社会事业、民生保障、低碳经济、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每年临江都储备100个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确保项目滚动实施。
在积极谋划大项目的同时,临江市还不忘加快产业升级。临江围绕资源开发和产业调整,突出区域特色、突出项目规模、产业接续,加快调整和完善了硅藻土、能源、矿产冶金、旅游、林产品加工、现代生物医药以及新材料、现代物流等8个产业规划。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6.69%
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创新人才、创新政策向企业聚集是临江市委、市政府一贯的工作目标。几年来,临江通过中小企业孵化中心、特色产业园区等载体,共引进创新人才230余人,积极开展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加大了对硅藻土新型节能环保建材、稀土镁合金、环保木质百叶窗及地板等重点产业、重点产品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同时,临江市还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机制,先后与58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216位专家学者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并相继成立了国家级硅藻土检测中心、省级硅藻土研究所、金属镁研发中心、长白山山参研究院,建立了政府、企业、科研单位三位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较好地解决了“硅藻土钒催化剂”、“镁合金型材”等20余个重大技术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大幅度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201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6.69%。
城镇化
构筑“一主四辅”发展格局
临江以打造“鸭绿江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按照“优化布局、完善功能、聚集产业、拓展空间”的原则,高水平、高起点编制了城镇体系布局规划,完善了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构筑了“一主四辅”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即:一个主城区,花山、苇沙河、桦树、六道沟四个中心镇。
到“十二五”末期,临江城市规划控制区将由目前的5.46平方公里调整到8平方公里,人口承载能力将达到20万。花山、苇沙河、桦树、六道沟四个中心镇采取“空间集聚、轴带拓展”的发展模式,加快了城镇体系建设,实现城镇紧凑发展,并以四个中心镇为轴心,以公路为链条,拉动了沿线、村屯组团发展,强化了城镇对周边农村地域的带动作用,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农业现代化
着眼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近年来,临江着眼于地域特点和资源特色,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依托长白山特有资源,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主要实施“退粮进特”战略和“百村示范、村村提升”工程,进一步扩大了高山红景天、五味子、林蛙、梅花鹿等中药材和绿色食品的种植、养殖及加工规模。同时,依托长白山生态产业园区,加快了产业化进程,依托中国科技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支撑,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农特产品加工企业,鼓励企业向农村和农业进行生产性投资,推进了产业化经营,提高了长白山绿色食品精深加工水平,临江市现已发展农特产品加工企业77户,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户,白山市级农业产业化企业8户。
此外,临江市依托国家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在完成省、市、县三级28个试点村镇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公路、泥草房改造、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临江新农村建设在白山市始终位于前列,连续5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
中国硅藻土工业城
临江市地处长白山西麓、鸭绿江中上游,环境优美,矿产资源丰富。临江市委、市政府看好了自家的资源,要把临江打造成“中国硅藻土之都”。
硅藻土产业是临江特色中的特色,储量和品位居亚洲之首。为将这一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临江市积极推进硅藻土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延伸硅藻土产业链条。经过近20年的开发利用,临江市已成为我国硅藻土系列产品最大的生产基地。是临江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支柱产业。2010年,中国硅藻土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临江市被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硅藻土工业城”, “中国硅藻土产业科技示范基地”称号。
几年来,临江依托硅藻土工业集中区引入了北京大地远通公司等一批战略投资者对硅藻土助滤剂行业进行了整顿、整合,并在载体、填料、环保功能材料、新型环保节能建筑材料等方面不断加大产品开发和项目建设力度。硅藻土产业的产品优势和规模效益逐渐显现,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苇沙河镇:打造鸭绿江畔工业强镇
临江市苇沙河镇坐落于鸭绿江畔,距临江市27公里,距云峰大坝95公里。全镇辖区面积268平方公里,人口6642人,边境线长22.5公里,先后两次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先进乡镇”,2009年7月被评定为国家AAA级自然风景区。2010年,临江市苇沙河镇经历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房屋倒塌、道路被冲毁,整个苇沙河镇满目疮痍。一年后,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的苇沙河镇。
城镇化水平不输大城市
“这样舒服、方便的生活,在以前大家伙儿想都不敢想,现在却实现了。”住上了现代化农村民居的苇沙河镇村民夏玉敏说。在苇沙河镇随处都可以看到高标准规划的农民新居,崭新的太阳能路灯格外引人注意,这种节约能源的做法在当地已经得到了普遍推广。这里一些农村新区的现代农业项目规划和建设理念很超前,是记者对苇沙河镇新农村建设的另外一个印象。
近几年,苇沙河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城镇公共服务功能为核心,坚持精雕细琢,注重便民宜居,累计投入资金5000万元。开展全镇美化、亮化工程。此外,苇沙河镇还投资270多万元完成镇自来水工程,现在全镇居民都能够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了,改水改厕工程也已全面启动。
以灾后重建推动城镇化
2010年8月,苇沙河镇遭遇百年不遇洪灾。面对灾难苇沙河镇委、镇政府不等不靠,在抗洪救灾取得全面胜利后,把灾后重建作为继续深入推动城镇化战略的有利契机,全面推动新农居建设工程,积极筹措灾后住房重建资金673万元,新建灾后新居156户,维修房屋403户,在朝阳新村、白马浪新村实施连片开发、整体规划,灾后新村建成后已成为鸭绿江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目前,所有受灾群众均已搬入新居。
如今,苇沙河镇正以打造“一条旅游带,两个工业园区”为主线, 继续深入实施“三化三动”战略。“一条旅游带”,即全力打造沿鸭绿江边境特色旅游带,进一步拉长旅游产业链条;“两个工业园区”,即以池沼公鱼、山葡萄、五味子、山野菜、中药材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加工园区和以铁、铜、钴、石材为主的矿业开发工业园区,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将苇沙河镇打造成为鸭绿江畔第一流的宜居佳镇、旅游重镇和工业强镇。——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