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干细胞捐赠逃脱到义工策略的衍生效益(8月9日)


徐州白血病患者林希生(化名)的境遇可以概括为“重生到绝望,几乎变幻于须臾”。

2011720日,他接受了期盼已久的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手术。但手术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临阵“脱逃”。按照常规,接下来就要看林希生能否在一周甚至半个月内长出细胞,如果超过这段时间仍然未能长出细胞的话,他的生命极有可能就会到尽头。

事后,李春玲向记者解释,最终捐献失败原因有二:一是自己不能接受捐到一半因为医院机器原因而要换医院再次捐,这是医院的医疗事故;二是父母的强烈反对。

721日上午,云南省分库通过电话与李春玲取得联系,遭到拒绝。21日晚12时许,李春玲终于同意再次捐献。但随后,再度反悔。至次日早上,再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有效期(48小时)已过,各方放弃对李春玲的沟通努力。

林希生危在旦夕!

 

由此,那个临阵“脱逃”的小李承受了潮水一般的压力,似乎为了做秀而不惜以牺牲他人生命为代价,在实质上已经构成了谋杀的行为。很多人都认为,既然当初自愿“入库”,就不能随意反悔,毕竟在医学上能配型成功的概率很低,而且那个小李已经到了法定成年,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的年龄。任意反悔无疑是会给在手术台上的人带来无端的痛苦甚至生命的伤害。

捐献与捐赠原本是做慈善,怎么居然成为千夫所指的罪行而被声讨的行为呢?

在这个事件的彼此关系中,病人比小李弱势、小李比医生弱势、医生比设备弱势,设备比环境弱势。通常都是人更同情弱者,但通常都会惹不起强者,在面对制度与现实的时候,总是会把指责与声讨强加在作为弱势者的个人身上。

相比于手术台上的病人,捐赠者更为强势一些,但相比于人体科学,任何医院与医生以及管理制度,都退而成为无奈的弱势群体,面对生命,每个人都需要最大限度地去尊重,去挽回,去救助,当捐赠者受到追捧,成为有条件可讲,而且任何不合理的条件都有可能被接受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受到贪婪本性的影响而“狮子大开口”,假如遇到诸如设备、制度之类的不合理待遇甚至委屈,就更容易退缩了。

 

这件干细胞捐赠逃脱事件,不由得让我们想到了中国的义务工作的环境。

义务工作(简称义工)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的服务

任何人士,不分年龄、性别、学历、职业、种族、宗教及政治背景;只要自愿利用自己的时间去承担责任,拿出勇气面对困难和挫折,不为酬劳而改进社会而服务,均可加入义工行列。除了一些特别例子如严重精神病患者及初生婴儿等其不健全的身心(Unsound mind)影响其助人的意愿及能力,均不宜当义工。

义工的服务范畴十分广泛,并不局限于社会福利服务,其他包括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环境、居住及公共秩序等工作,义务工作的范畴可以伸展至福利服务以外的服务类别。任何一项有利于改善社区生活的服务,都属于义务工作的范畴

 

地方政府对义工制度都相当重视。比如2008年,深圳市政府将公民社会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年通过人大审议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处提到公民社会。据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企业义工队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每年大概有10%的增长。

在深圳做的调查发现,62.2%的市民认为义工活动具有帮扶社会弱势群体的作用,49.1%的市民认为义工活动具有培养社会文明氛围的作用,37.2%的市民认为义工活动具有提升城市形象的作用,而在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交流提高公民社会参与意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认知度。

 

其实企业也是可以将义工策略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企业良性发展的基因的。

以当前重大的投资机遇的“连锁老年公寓”为例。

随着中国跑步进入老龄社会,越来越多的老男人需要受到社会的照顾,居家养老、社会养老、机构养老,各方面的资源都显得捉襟见肘。

但所有这些都赶不上老龄社会的步伐与刚性需求。

居家养老虽然节省成本,却由于环境相对封闭、缺乏专业的服务人员与设备随时提供配套服务,存在着重大的风险与安全隐患,一旦出现意外就会无可挽回,而且会让子女更牵肠挂肚,综合成本并不低;社会养老的基础设施极度匮乏,政府投入显得捉襟见肘;机构养老尚需更多有远见、有魄力、有爱心的企业家与投资人的介入。

 

虽然老人不管从生理机能还是从社会关注度上,都处于需要别人提供帮助与特别救护的群体,但从另一种角度,他们曾经拥有辉煌的人生功绩,拥有深厚的人脉资源,拥有深邃的智慧与感悟,真可谓“晚霞最辉煌,余晖更灿烂”。

假如老年公寓的经营方,积极倡导义工制度,并将此作为策略去制订并执行,为未老者提供义工机会,则定会提高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从义工的角度讲,实行积分制,用现在的一天为别人服务,换取一天被别人服务。

如此,不仅可以换取自己以及自己的老人的服务时长。也可以得到独特体验,体验自己老了以后怎么办?自己的老人老了怎么办?

还可以在老人之间拓展人脉关系,感受到那些深邃的人生智慧,与老人达成忘年交。并可以得到荣誉与勋章,比如草芥、萌芽、树苗、华盖、参天。

而为了保证正规,经营方对义工需要有基本的要求:比如每月1~4天,每天留下一篇日志;每个月一次分享,每年一次捐赠。

因为更重要的并不是那种义工的行动,而是在义工过程中的点滴感受。

假如义工充分感悟到简单不容易,养成为别人提供服务的习惯,形成平和的心态,提升自身的素质。则更是难得的收获了。

毕竟生命的意义重于生命的价值。

 

假如运营方将老年公寓运作成为会所制,在老年公寓内部倡导素食、静思、戒贪、节欲、修心、净化等全新的生活方式,更可以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让人通过如此不同于奢华的生活方式,多节省出来的资源留给更有需要的人。

顶级服务的敬老院,得到精英人士与明星人物的关注,吸引他们接受心灵服务于理财服务,让他们的子女进入连锁私塾,提升自身修养,让他们的下属员工做义工,为自己的老人赚取入住积分,获得相关体验与荣誉。

资源在系统内形成互动,循环使用,节省运营成本,树立健康的品牌形象,所节省的成本用于自身的循环再发展。

而通过义工策略,机构可以把服务内容做细,把服务品质做高,创建全新的服务模式,成为敬老基地。要知道:为老人提供精神上的服务,比提供身体与生活上的服务更重要。

义工效率最高的是实行机构制,有组织地进行。从个人而言,作为义工可以从入门到专业,掌握一门技能,服务他人结善果。奉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独特服务模式。

 

义工孵化现代公民意识,义务服务不只是道德和慈善的行动,它也代表了一种现代公民意识,而义工组织可以是现代公民意识的孵化者。

义工组织培养了义工之间那种合作和团结的习惯,它唤起了不同主体之间的平等和宽容,它调动了义工们对于这座城市公共事务的关注。

深圳市义工联对义工的管理分为个人义工和团体义工,团体义工又分为事业单位义工队、社会团体义工队、企业义工队三大类,按照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的模式,四级团体义工队共有1000多支队伍,其中60%的义工队来自企业。

 

NGO领域,甚至是在顾问咨询领域,每个实体都可以通过义工的方式,传播健康的外部形象,拓展人力资源的后备军,结交并建立与机构客户之间的关系,节省运营与传播成本,并使之成为一种全新的组织模式。

而机构假如能从资源整合的角度,将义工开发的模式从创意到方案、到形成完整的制度、再到制度的执行与完善、再形成独特的模式、将此模式进行复制,并注册成为知识产权,在连锁的机构里推出、就可以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贾春宝

201189日星期二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中国EMBA专栏http://www.chinaemba.com.cn/home/space.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