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了多家金融机构7月违规收取人民币个人账户密码挂失费的事实。 3日,银监会发布通知要求所属各级监管部门,彻查银行服务收费违规问题。若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将依法从严查处相关机构和相关责任人。
在发改委公布了 “顶风作案”收取 “密码挂失费”的银行名单之后,银监会总算有了动作。这真让人怀疑银监会到底是干什么的,又是怎么监管银行的。试问,发改委公布名单之前,银监会难道不知道有银行违规收费吗?如果确实不知道,那就是银监会失职,名曰“监”而不 “监”;如果早就心知肚明但就是不肯处理,那要银监会何用?难道银监会每一个动作,都要有其他部门在前面为之开道?
众所周知,银行滥收费一直存在,而且还比较严重。一是这方面的投诉居高不下。最新调查显示,上海银监局二季度受理各类银行业客户投诉咨询事项1276件,按机构分,五家国有银行分行投诉占比38.1%,其中收费居前列。二是收费不透明,消费者不知情。据全球市场信息服务公司J·D·Power亚太上月的最新报告显示,一半的客户在被银行收费前并不知情。而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日前也表示,在服务收费方面,信息不透明、告知不充分,给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够。
还有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是,银行滥收费越减越多、越清理则越模糊。中国世代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禹晋永发微博说:银行原收费项目仅300余项,国家明令清理收费项目政策出台后陡增至3000余项。银行滥收费往往找托词。比如“密码挂失费”,银监会清理已明令取消,银行则收“密码重置费”。有人提出质疑,银行还说这是对“密码重置和密码挂失的关系”理解不同。
这摆明了就是狡辩。按照银行的“理解”,银行的每一项服务可以拆分成很多段,然后分段收费,比如你忘记密码了吗?好,我先收你“挂失费”;你要重新设置密码吗?好,我再收你“重置费”。上头查下来,我就随便去掉几个,反正还有其他各种名目的收费,确保银行财源滚滚。而银监会则听凭银行的“理解”,很少有银行滥收费被银监会处罚的。这是为什么?因为二者都姓“银”吗?要搞一家亲吗?
这回发改委公布了滥收费名单,众目睽睽之下,银监会尴尬了,终于 “高调”说要 “彻查”问题了。但是,银监会 “彻查”的结果如何?会不会沦为作秀?公众拭目以待。
银监会彻查银行滥收费别沦为作秀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