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第一大省如何解决电产业巨额投资?


  一、内蒙古风电产业发展状况及投资规模

  2010年底,中国的风电装机量4183万千瓦,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风电大国。

  内蒙古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省区,风能可利用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80%左右, 风能总储量约为10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1.5亿千瓦,约占全国风能资源储量的50%左右,居全国首位。

  近年来,内蒙古风电装机量快速增长。据统计,2005年底装机量仅为17万千瓦,2006年底增加到60万千瓦,2007年底增加到165万千瓦,2008年突破300万千瓦,2009 年底432万千瓦,2010年底为870万千瓦,到2011年6月底,装机量1278万千瓦,居全国各省市区之首,成为我国首个风电并网装机规模超过1000万千瓦的省区,是2005年的60多倍。

  内蒙古风电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投资。目前世界范围内风电场的平均造价为每千瓦8000——10000元。目前装机容量1300万千瓦,所投资资金近约1300多亿元。如果未来内蒙古自治区风电装机容量达到技术可开发量的80%,即装机容量为1.2亿千瓦,还需再建设1.07亿千瓦,所需资金为1万亿人民币。

  就单一风电项目看,装机容量为5万千瓦的风场所需资金5个亿左右。

  二、我国风电产业投资商情况

  主要有四类:

  第一类:电力央企。如国电、大唐、华能、华电和中电投。它们在中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和新增装机容量市场中,占到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

  第二类:能源类央企。如神华集团、中海油、中广核等,它们在中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和新增装机容量市场中,都占到了13% 以上的市场份额。

  第三类:省市自治区所属的电力或能源企业。如京能、河北建设、宁夏发电集团、鲁能、福建投资和粤电等都属于这类企业。

  第四类:港资、外资、民营企业。如中国风电集团、香港建设新能源、天润投资、汉能、宏腾能源等。

  三、资金来源及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风电项目融资方式

  高度依赖银行贷款。绝大多数风电项目资金来源80%来自于银行贷款,20%为自有资金。

  部分项目通过建设企业资本市场发行股票融资。

  (二)风电项目融资存在的问题

  1、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成本较高。

  目前我国风电项目融资过度依赖商业银行贷款,造成的结果是,一是较高的资金成本缩小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不具备经济性;二是不能通过多重融资途径之间搭配使用资金从而降低资金成本。

  2、大多采用大型电力公司自己担保的方式,项目融资还没有成为主流的融资方式。

  四、建议

  (一)转变融资思路,由传统的风电企业法人融资转变为项目融资,降低风电企业经营风险。

  项目融资是一种融资方式,指对需要大规模资金的项目的融资活动,借款人原则上将项目本身所拥有的现金流量和收益作为还款来源,而且将其项目资产作为该项目的附属担保品,该项目主体的一般信用能力通常不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这种融资方式与传统的融资方式相比,能够更加有效的解决风电项目的资金需求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对投资者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成为国外风电市场上主要的融资方式。

  从目前具体操作实践来看,其操作程序是过先设立风力发电项目公司获得注册资本,项目公司注册资本与项目投资总额的差额,由项目公司从国内外的银行取得贷款来解决,贷款的条件是由第三方担保。风力发电项目公司正式投入商业发电运营以后,一般用其资产或电力收费权抵押给银行,撤换出原第三方担保,至此完成项目融资。

  (二)探索利用现代金融市场融资

  1、吸引国际市场碳基金投资风电产业。

  2、探索通过设备融资租赁解决资金问题。

  3、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方式融资。

  4、探索私募股权投资。

  5、发挥CDM项目在风电项目融资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