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与信念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什么是勇气,苏格拉底见人就问“什么是勇气”,然后寻找他们回答的局限性。苏格拉底声称,我们很难发现这些理念的精髓,正好揭示了我们在生活中对什么是真正重要的还感到迷惑。因此,我认为真正有勇气的人必然会富有激情的去追求真理,直到他掌握了事情的本质。在此期间,所有的理性当且只能成为激情的奴隶。正如大卫休谟所言“人类行为永远无法用因果联系来解释,但是却把自己完全交付给了情感。” 但这里激情必须要符合社会正义原则,否则,就是理性排斥的,就是动物式的激情。如今,我们看到的“理性”更多的像是既得利益集团抛出的一根骨头。像是企图固化现有社会结构的挡箭牌。而这期间的 “勇气”似乎就是一杆试图戳穿“理性”这面盾牌的长矛!不论是什么行为,只要能带来好的结果,就是理性的行为,而且好的东西越多越好。这是功利主义的基本立场。假设具有“知性的直觉”的勇气就是达致理性方向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性认识。这样得出的理性才是以人为本的理性。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宣言》蓝图的开山,只是给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但在达致光辉顶点的道路上,必将由无数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共产主义者共同书写。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享受在后,“跟我上”口号响彻云霄,而国民党却是“给我上”,一字之差就立刻体现了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本质区别。 我以为,两个世纪之前的德国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了。但共产主义信念还在。因此,迷信西方马克思主义,只会让自己深受其害。中央彻底认清了这点,所以我们一直在强调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否则,不是犯刻舟求剑的错误,就是犯教条主义。从建党90年,建国60多年,改革开放30来年的发展过程看,解放思想,破起来容易,立却是最难,没有立,在中国这样的大国,一定难有正确化解各种复杂矛盾的“力”产生。当然,我们对一些问题的思考还滞留在若明若暗之间,在似有似无之间。也许,这正是我们潜意识中的文化自觉。信念并不会令人恐惧。合理的信念不仅需要而且必要;而一些难以置信的、确实不合理的信念最好少些或是没有。在共产主义者看来,一些信念确实是难以置信的。比如:这个世界上存在七仙女和小鬼。一些信仰确实是非常合理的。比如共产主义的实现。他们坚信不疑。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不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理论,就不能正确认识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信仰就不可建立。中国共产党能够背负着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历经千辛万苦、克服艰难险阻,最终能够赢得无数辉煌的胜利,靠的就是坚定信念和无所畏惧的拼搏精神。但现在有个问题一直困扰我,信念是物质的吗?一个信念需要证明到什么程度,才可以称为知识呢? 在没有理性的证明信念的存在之时,不靠勇气,还能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