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品牌危机,相当数量的中国企业倾向于以“护短”的心态,绞尽脑汁地策划各种所谓的危机公关策略并编制各种自圆其说的外交辞令,而日本企业“不二家”却给以主动下课引咎辞职的勇敢负责态度。
2007年1月15日,因公司下属工厂用过期牛奶、鸡蛋等原材料制作糕点,日本糕点业巨头“不二家”株式会社社长藤井林太郎引咎辞职,同时公司还公布了内部调查结果,将“家丑”详细公之于众。
从危机公关的角度看,这种危机处理方法并没有什么高明之处,只不过是本着对事实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采用“问责制”。如此,公众会把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形象与危机根源彻底分开,并进而接受和认同企业的负责态度。对这样有一种内在的主动纠错机制的企业,即使管理和用人上存在偶然的疏忽,消费者也容易予以原谅。
与之相比,中国一些企业却在危机处理的心态上乏善可陈。很多企业一旦出现危机,首先想到的不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调查公布真相,而是通过“捂盖子”减少媒体的负面消息,以至于那些“撤稿能力强”的公关公司往往成为企业危机公关的合作伙伴。而对于不可收拾的负面影响,中国企业也都纷纷绞尽脑汁地寻找那些策划技巧,而鲜有主动下课引咎辞职之类的负责行为。
这个问题更深刻的根源,不仅在于企业家的精神层面,而且与企业的治理结构以及决策的民主程度密切相关,由于中国企业多是“一把手”说了算的人治模式,由于缺乏内部矛盾的制衡,因此一旦外部危机反作用于企业决策层,面对的决策者本身恰恰正是责任人。除非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这些坐在最高位置上责任人是不会也难以将危机事件的解剖刀挥向自身的。
而在治理结构和决策模式相对健全和民主的日本企业,公司高层的民主制衡是不会由着最高决策者自我开脱的。面对一个代表企业整体意志的董事会,即使是企业的CEO也不能在充满人祸色彩危机事件面前免责。一个企业领袖的主动下课换来的是一个企业的重新屹立,不象一些中国企业,企业领导者伴随企业一同腐朽。中国企业家应该知道,在千千万万消费者面前,勇敢负责的精神和坦荡胸怀才是化解危机的灵丹妙药。
日本企业的危机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