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危机系列报道之三:全球衰退的警告?


  编者按:8月6日,标普下调美国国债评级,引发全球金融恐慌,美债危机、美国陨落、全球衰退的舆论甚嚣尘上。然而,为什么美债危机造成全球金融动荡时,美债却受市场追捧收益率创历史新低;三A降级,为何无损美国信用?标普为降级不惜与美政府反目,是为重振标普评级形象拼死一搏,还是与美政府合演双簧?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在此次危机中是否会出现严重衰退,还是有惊无险?和讯网今天推出美债危机系列报道之三。全球衰退的警告?

  一、全球衰退:不只是传说?

  如果说雷曼破产引发的2008年10月国际金融市场崩盘,把全球经济拖入衰退。那么2011年8月标普下调美债评级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崩盘,会不会成为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警告?。

  8月18日美国费城联储宣布当地8月制造业指数竟然是-30.7点, 不仅远远低于市场4.0点的预期,而且创下该数据自2009年3月以来的又一新低, 这意味着费城联储所在分区的制造业活动已降至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水平附近。此前汤森路透/密西根大学8月13日公布的调查显示,美国8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为54.9,竟然创1980年5月以来最低。8月23日德国8月ZEW经济景气指数,更是遭遇与“雷曼倒闭后”类似的崩盘式跌幅。

  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窜下跳乱作一团之际,我们尤为关注格林斯潘与索罗斯对当今这一罕见的危局的观点。因为对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杀伤力,只有他们二人事先作出比较准确的预警。索罗斯当时的预警是 “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而80多高龄的格林斯潘当时的预警是 “他所见过的最严重的危机”。

  此时此刻,格林斯潘与索罗斯的预警是什么?

  格林斯潘23日警告,欧元正在崩溃。欧洲银行业因持有希腊等濒临违约国家的债券而陷入困境,正是因为这些不确定因素导致美国经济如此低迷。他表示,尽管新一轮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已在增加,但至少目前来看,他不认为会出现衰退的情况。

  而索罗斯近日警告,欧元崩溃可能会引发全球金融危机,造成新的大萧条。索罗斯说:“在我看来, 一些人还不明白欧元崩溃的后果。这将引发一场完全失控的银行业危机。”

  欧元崩溃或大萧条真的即将降临吗?全球何以应对?

  二、欧债危机,为什么失控?

  从某种意义上讲,欧元会不会崩溃,取决于欧债危机会不会失控。

  一边是经济衰退的脚步渐行渐近,大摩、花旗、高盛争相下调经济预测,一边是债务危机的幽灵四处游荡,三大评级机构忙于为各国降级。

  8月23日穆迪宣布将日本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一级至Aa3。8月6日标普下调美国评级至AA+,联想此前三大评级机构把希腊降至垃圾级违约级,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评级岌岌可危。由此而来的问题是,为什么美债危机、日债危机不会失控,偏偏欧债危机会失控?

  尽管日本国家债务占GDP之比占世界第一,截至今年二季度日本国家债务总额共计943.81万亿日元达到GDP的两倍多,。但是,由于日本长期零利率, 日本投资者持有90%以上的日本国债,这使得日本政府的财政赤字能以全球最低的名义利率获得资金支持。

  尽管标普下调美国国债评级,但美国国债收益率随后创历史新低,表明受到各大央行与投资机构与避险资金追捧。美国财政部8月23-26日进行三次国债标售交易,总共发售990亿美元美国国债,7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为1.580%,5年期国债收益率1.029%,两年期国债的收益率0.222%,收益率均创下同类国债标售交易中的最低水平。正如格林斯潘所强调的,美国并没有原本意义上的债务危机,因为联邦储备银行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央行,可以不断的发行钞票来还债。因此,相当长时间内,美国日本不会出现主权债务危机。

  那么,欧债危机为什么存在失控的可能性?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对此作了全面分析,他认为,在未来1-2年内,欧债问题的传导是全球金融体系和经济所面临的最大风险。

  马骏强调,债务危机的传导是可以“自我实现”的。前一段,许多人认为西班牙的国债占GDP的比重只有60%;意大利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只有3%,要明显好于希腊,因此违约的可能性很小。 但是,只要市场上的部分投资者出现对西班牙、意大利债务可持续性的怀疑,就会推高其国债的信用违约交换价差(CDS spread)和国债利率, 而利率一旦明显上升, 这些国家的利息支出占GDP的比重就会大幅度上升, 从而增加其财政困难和违约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债务危机的传导是可以“自我实现”的。

  马骏进一步指出,意大利和西班牙的GDP之和为3.6万亿美元, 为希腊的12倍。从国债余额来说,意大利的国债余额达约1.9万亿欧元,西班牙约7千亿欧元,两者之和大约是希腊的8倍之多。意大利和西班牙银行体系的问题也比希腊和葡萄牙严重得多。比如,希腊的债券余额中大概有630亿欧元被银行体系持有,葡萄牙是750亿欧元,而意大利和西班牙分别是4100亿欧元和3250亿欧元。即使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FSF)闯 过17国批准的关口,升级为EFSF2.0版本。加上其他救助机制,总共能提供大约7500亿欧元的资金援助;但是,若要救助希腊、葡萄牙、比利时、西班牙和意大利总共需要11800亿欧元的资金,缺口大约4200亿欧元,这个缺口恰好大致相当于意大利所需要的援助额。换句话说,即使EFSF成功升级,也只能救西班牙,救不了意大利。

  三、刺激经济,没有多少子弹

  中国一券商高管坦言,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大问题在于,刺激经济 ,各国没有多少子弹。与应对08年金融危机时引发的衰退不同的是,这次应对二次探底,各国手头的子弹不多了。二次探底很难避免。因为主权债务危机限制了财政政策的空间,高通胀限制了货币政策的空间。

  丽的欧元区经济,为什么二季度突然大变脸掉到衰退的边缘?

  2011年欧元区一季度GDP同比上升2.5%,前值上升2.0%,预期上升2.2%;GDP环比上升0.8%,前值上升0.3%,预期上升0.6%。德国第一季度GDP环比增长1.5%,同比增长5.2%(预期上升4.2%)。

  关键在于大宗商品及原油暴涨引发欧元区加息。

  专家认为,欧元区加息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经济复苏稳定,截止2010年3月底,GDP 增速已三个季度在2%左右,接近复苏时期1.5-2%左右的潜在增长率;二是物价上涨加速。3月份欧元区CPI同比上涨2.7%的新高,环比涨1.4%,欧元区17国除爱尔兰外,CPI均高于2%,更为重要的是,截止2010年3月底,欧元区CPI已连续4个月高于2%,而2%是欧洲央行的通胀调控目标。欧洲央行惟一使命就是稳定物价,于是,4月7日欧元区近三年首次加息25基点,至1.25%。然而,加息效果不明显。

  4月份CPI 同比升至2.8%,为30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5、6月份则仍处于2.7 %的次高点。欧洲央行6月预计,欧元区2011年平均通胀率将达到2.6%,随后2012年降至1.7%。基于此,欧元区7月7日再次加息25基点,至1.5%。欧元区7月CPI同比上升2.5%,升幅低于6月的2.7%。

  7月份欧元区CPI走高的主要原因是受国际能源价格走高影响,7月欧元区能源价格同比上升了8.1%,而6月份时该区能源价格同比上升6.2%。长期以来,一直与纽约原油比肩的布伦特原油,2011年春借中东之乱与利比亚战争井喷,已企稳于比纽约原油贵约20%的价位之上。而欧洲依赖的中东石油正是参考布伦特原油定价的。欧元区以加息抑通胀,殊不知,欧元加息刺激欧元升值、美元贬值,正是大宗商品及原油暴涨的重要动力。此外,欧元加息,提高偾务成本,加深欧债危机。欧元升值抑制欧洲产品出口。

  总之,欧元加息、欧元升值、欧债危机,原油暴涨四位一体遏制了欧元区经济复苏。

  欧洲统计局8月1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和欧盟二季度GDP同比均增长1.7%,而一季度同比增速为2.5%。第二季度欧元区和欧盟GDP环比增长0.2%,远低于一季度的环比增长0.8%。法国0增长,德国、西班牙、英国分别增长0.1%、0.2%和0.2%,均低于一季度增幅。

  德国智库ZEW8月23日德国8月ZEW经济景气指数遭遇与“雷曼倒闭后”类似的崩盘式跌幅。德国8月ZEW经济景气指数为-37.6,预期为-25.0,前值为-15.1。德国8月ZEW经济现况指数为53.5,预期为87.0,前值为90.6。欧元区8月ZEW经济景气指数-40.0,前值-7.0,

  ZEW经济学家称,该数据大幅下滑关键是因市场对美国前景、欧元区债务危机的糟糕看法引发的。欧洲债务问题对经济景气构成压力,对于未来经济增长的疑虑明显升温。

  因此,奥地利央行行长公开表示担忧欧元区陷入日本式增长低增长低通胀之忧。

  四、全球衰退:美国的机会?

  由于遭遇高通胀与债务危机双重狙击,全球刺激经济的复苏政策空间有限,全球衰退二次探底概率大增。但美国却可以把损失降到最小。

  推荐阅读

  美国游戏规则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全球拖入惊涛骇浪之中,美国则安然躲在诺亚方舟之上。

  首先,与各国应对经济衰退上捉襟见肘,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皆受制约成为对照,美国已为防经济衰退作好最充分准备,美联储已宣布零利率维持到2013年夏,作为贷款基准利率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降至历史最低的2%,美国债务上限增加到16.4万亿美元,从而有2万亿美元债务运作空间,此外,美联储手中还有QE3,释放数千亿美元,美国国会还可以通过减税引入数千亿美元回流。总之,近两年美国刺激经济的子弹至少有3万亿美元。更何况,2012年是大选年,历史上大选年比一般年经济好,至少比欧洲经济衰退可能小。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有可能是主动应对而非被动应对经济衰退。

  6月24日美国先把第一季度 GDP从1.8%修正至1.9%,到7月29日又从1.9%下修至0.4% ,在一季度结束三四个月后,如此随心所欲的调整一季度 GDP,有操纵经济数字引起市场恐慌之嫌。

  从美国一季度 GDP0.4%,二季度 GDP 仅为 1.3﹪,市场预期推出QE3 的可能大,从美国 7月CPI 同比增长3.6%,,核心CPI 同比增长1.8%,高于6月的1.6%,。市场预期推出QE3 的可能不大。但值得一说的是,美联储关心的核心通胀率并未到其设定的红线2。这是美联储可以长期维持零利率,推出QE3 的重要前提。

  但曾任美联储经济学家的长江商学院教授周春生认为,QE3最终会不会推出,还没最终确定。目前美国经济增长太慢,虚拟泡沫太高,失业率居高不下。前不久美国一个著名经济学家说,美国现在已推出了两轮量化宽松政策,但不管从刺激经济增长还是解决就业压力,并没取得很好的效果。在目前情况下,美联储面临较大压力,号称“流动性陷阱”。周春生称,即使推出QE3,负面影响会很大,而且对美国经济的刺激作用非常有限。

  2011年8月23日利比亚反对派攻入阿齐齐亚兵营,控制首都的黎波里,这意味着历时数月的利比亚战争基本结束。然而,这场战争对全力支持利比亚反对派的北约及欧洲而言,恐怕弊大于利。这场战争最大的战果,并非卡扎菲下台,而是布伦特原油比纽约原油,抬高20%。而历史上,二者价格一直为同一水准,误差一两美元而已。鉴于布伦特原油比纽约原油高20%。美国人比欧洲人更能承受高通胀。

  为防通胀失控,美国人迄今为止已通过多种手段把纽约油价从2011年最高价打低20%。

  综上所述,经济衰退对全球或是一场恶梦,对美国或只是过山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