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认为:“这两年对奥巴马来说是一个痛苦的经济转折期,如果搞不上去,确实会比较尴尬,但是由此判断奥巴马的总统前程就此毁掉,还为时过早。”
仿佛又回到了2008年的那一天,寰球股市惊悚,市场愁云惨淡。中国股民苦笑:一眨眼,屏幕都换成了保护视力的绿色。
美国《时代》周刊把美钞上华盛顿的头像当作封面,华盛顿先生的表情似乎也很尴尬:他的右眼像是被重击般地出现一块瘀青。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降到AA+,吃痛的岂止“华盛顿”。刚过了50岁生日、面临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的奥巴马是否能赢得连任?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境外投资者,中国又将怎么处理手里的美钞?本刊采访了经济学者及国际问题专家就此进行解读。
奥巴马会否就此下马?
当初奥巴马以救世主的形象入选白宫,民众对他挽救美国经济给予了厚望;如今第一任期将满,奥巴马的经济答卷却未能服众,好不容易达成了债务上限协议,主权信用又遭降级,双底衰退的阴云笼罩了投资者不安的心。
根据美国“盖洛普”网站的最新民调数据,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支持率再创新低,只有四成美国人对政府成绩表示认同,多数人对他能否连任充满了困惑和质疑。美国《洛杉矶时报》称,奥巴马试图保持乐观,现实却很骨感。美国失业率仍在9.1%,自从罗斯福之后,还没有哪位美国总统能在失业率如此高的情况下连任。如果下半年经济依旧不见好,一揽子刺激方案无甚收效,奥巴马政府就会成为对手嘲讽的靶子。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认为:“这两年对奥巴马来说是一个痛苦的经济转折期,如果搞不上去,确实会比较尴尬,但是由此判断奥巴马的总统前程就此毁掉,还为时过早。”
首先,共和党内没有实力相当的人才与奥巴马竞争。孙哲说,与2008年的美国总统选举相比,2012年的选举悬念有限。2008年的选举是全开放式的,候选人拥有很多机会,但是现任总统手里握有充分的政治资源,共和党候选人要挑战他,难度很高。而且共和党内虽然出现了一些政治新星,如得州州长佩里、新泽西州州长克里斯蒂等,但他们的表现也不是特别强势。相对而言,奥巴马则显示了强大的筹款能力,又熟悉用现代通讯工具与年轻人交流,还是处于有利位置。
再者,经济并不是评判奥巴马成绩的唯一标准。按照过去的选举规律,如果大选前10个月国内经济不见好转,总统就很难连任,而孙哲判断,这次经济问题虽然会对奥巴马带来相当大的冲击,但是或许会颠覆以前的竞选规律。未来几个月选情加热,经济议题会成为热门,但目前美国面临的重要问题还有不少,比如美国尚未从阿富汗等战场脱身,最近又出现美军直升机在阿富汗坠毁事件,对美国最精锐的部队造成沉重打击,这个国家还是处于持续的战争状态。另外,从奥巴马执政过程来看,还是秉持了民主党的理念,为穷人谋福利,工作勤勉,即便经济没有好转,他还有其他得分的地方。
反应过度了吗?
美国信用评级首次遭遇下调,全球股市应声倒下,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戴炳然认为,“全球市场的反应过度了”。
“美国的信用早就一塌糊涂了,可是你看到世界上哪个国家可以像它一样,有这么大的财政赤字,信用评级还不下调的?无非是以前评级机构都不去触动美国罢了,现在真的下调,又何必大惊小怪。”戴炳然说,全球金融发生震荡,根源就是美国收支不平衡,滥用美元霸权。“美国解决财政赤字的方式就是印钞票,流通到世界各地,然后再流回美国,只有美元可以做得到。”
戴炳然甚至认为,美国信用评级下调背后,可能有投机分子故意操纵,把金融市场搞乱,然后浑水摸鱼,趁机赚钱,比如股市暴跌,做多头的人就吃亏,做空头的人就赚翻了。“如果真的按照评级标准来看的话,美国早就该降级了,为什么现在突然下调,是不是有什么阴谋呢?”他觉得,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国际金融市场会呈现混乱局面。
孙哲说,虽然标普把美国降到了“二等席”上,但是美国经济还没有到要崩盘的地步,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期间美国大批银行倒闭相比,现在的情况好得多,尚能控制住。“短期来看,经过两周左右的震荡,金融冲击可能还会延续一段时间;但是长期来看,断言美元丧失霸权地位尚没有充分证据。”
孙哲解释,评判美国经济好坏可以看三个指标:一、美国国债是否遭到其他国家大规模的抛售——现在来看,英国、日本、俄罗斯都力挺美国国债,其利率不升反降,说明还是抢手货。股神巴菲特也断言,美国国债相对还是安全的,仍在买进。之前许多国家都鼓吹要建全球性的储存货币,但是实际上并未作出具体调整。可见评级下调没有改变美国国债作为避险投资的地位。
其次,美国财政赤字突破1万亿美元,但是贸易赤字尚处于可控范围,没有恶化到无法弥补的地步。
第三,美国股市虽然总体指数下降,但不能否认,美国公司还有强劲的表现力,比如Google、苹果公司等。美国股市下降,公司还不至于全部崩盘。
《经济学人》等金融杂志纷纷探讨美国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有说20%,也有说40%。孙哲认为,关键看跟谁比,“如果与2008年的底相比,那还不至于,起码美国银行总算恢复了,高管又开始分红了。只能说,美国经济有可能在某一个阶段下滑,或者还在L型底徘徊挣扎,没有‘复苏’那么乐观,但也没有恶化。”
相对而言,欧元区倒是可能在低谷徘徊更长时间。目前,只有德国表现还算坚挺,意大利、西班牙都不让人省心,若真要救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未必有这个能力。G7首脑还在不断协调,仍然不能给人太大信心。基本上,欧洲丧失了做世界经济发动机的资格。
中国的外储策略
美国财政部7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达11598亿美元,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这一数字比当时美国的第二大债权国——日本要多出2474亿美元。美国国债有风险,不就等于中国手里的钱要缩水?
“中国的外汇储备损失与否取决于美元汇率。以前我们的政策是,美元汇率下降了,我们就用国债托它上来,结果变成了一个无底洞。但是现在情况是,如果不托,我们的损失可能更大,这也是个两难境地。”戴炳然说,一个国家需要有一定的外汇盈余,但是盈余过大,也未必是好事。“过去人们倾向认为外汇盈余多好像是个了不起的业绩,可从经济上考虑是吃亏的。从贸易角度看,保持基本平衡略有盈余才是理想状态。现在我们有那么多盈余,结果在国际市场上白白损失。”
戴炳然提出,我国外汇储备投资思路可以有两方面调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方面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另一方面适当减少外汇储备。
“分散外汇储备方向,不要死套在美元上,可以储存点瑞士法郎、澳大利亚元等相对稳定的货币。第二,我想我们应该也花掉一些钱,进口所需要的东西,或者把钱投在民生方面,如基础设施建设等。”
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投资者手头的钱总要有出路,不投美国还能投别的地方,比如日元、澳元、加拿大元等。“从老百姓的利益来讲,总的应该减少外汇储备。”
孙哲则表示,大家一直在说外储调整,想要把我们的人民币国际化,同时实现外储的多元化,思路对,但是做起来比较艰辛。“老百姓都问,为什么不抛售美元,为什么还要把中国的钱借给美国用?作为学者,我能理解这种想法,但现在还没有别的国家大量抛售美元,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果中国抛售美元或者不增持美元,应该什么时候抛、抛多少、怎么抛,要讲究技术。如果一下子抛售太多,美元贬值,那么对我们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持有的资产大幅度缩水,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如何有节奏地调整外汇的基本层面,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难题,还没有完全的良策,这是中国面临的尴尬。”——巴菲特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