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合肥变得更“肥”


  8月22日新华网报道:中国中部省份安徽22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正式撤销地级巢湖市,其所辖的一区四县分别划归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管辖。区域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一重大行政区划调将使中国中东部继南京城市圈、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圈后诞生又一个特大城市圈——合肥经济圈。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安徽省常住人口为5950万人,户籍人口为6862万人。可见,安徽省人口数量与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的人口数量基本相当,而这些欧洲国家都有一个中心城市(分别是伦敦、巴黎和柏林)。在1990年德国统一前,汉堡是西德最大城市,但在德国统一后,柏林重新成为德国最大城市。

  与江苏、浙江等东部省份相比,安徽属于经济比较落后的一个省份,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安徽省缺乏一个强大的中心城市。省会城市的集聚效应和带动作用对全省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以四川省为例,成都在全省中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就比合肥强多了。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的中央位置,从地理位置来看,适合作为省会。但在巢湖市拆分之前,安徽省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心城市,合肥市虽然是安徽省会,但安庆、蚌埠、阜阳这些城市的人口数量和经济实力并不比合肥市差多少。合肥在安徽省的首位度较低,在全省经济发展中没有起到龙头作用。

  新华网的报道说:“此次拆分无疑将极大地增强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的实力。据了解,原巢湖市部分区域的加入,把合肥面积扩大了40%。从6000多平方公里变成1万多平方公里。中国特大城市基本都是1万多平方公里。”然而,我认为,此次拆分对于合肥市的重要意义,不仅仅是地理面积的扩大,更重要的是人口数量的扩大。上海市只有6340平方公里,深圳市只有1952.84平方公里,但都属于特大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两个城市的人口数量都超过一千万。

  下面把合肥市的人口数量和经济总量与周边一些省会城市分别进行比较:

  其一,人口数量。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合肥市常住人口为570万人,而周边其他省会城市的常住人口如下:南京市800.5万人,杭州市870万人,武汉市978.5万人,济南市681万人,郑州市862.6万人。

  其二,经济总量。2010年合肥市GDP为2702.5亿元,而周边其他省会城市的GDP如下:南京市GDP为5010.36亿元,杭州市GDP为5945.82亿元,武汉市GDP为5515.76亿元,济南市GDP为3910.80亿元,郑州市GDP为4000亿元。

  可见,与上述省会城市相比,合肥市无论是人口数量还是经济总量都排在末尾。中心城市需要有较大规模的人口数量作为基础。在经济发展水平彼此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人口规模就决定了一个城市的经济总量。

  此次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设立县级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原居巢区常住人口为78万人,庐江县常住人口为97万人。可见,如果把县级巢湖市和庐江县计算在内,现在合肥市常住人口达到745万人,超过济南市。

  综上所述,此次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让合肥变得更“肥”:一是让合肥地理面积扩大,二是让合肥人口规模扩大,三是增强合肥对安徽全省的凝聚力和辐射力。

  然而,按照计生支持者的逻辑,把庐江县划归合肥市之后,合肥市人口增加了,合肥市应该变得更穷才对。或许你会说,合肥市人口增加了,但面积也扩大了,人口密度并没有变得更大。对此,我要回答:计生支持者说“中国人口太多”,显然并不是看人口密度,而是看人口数量。如果看人口密度,那么中国人口密度排在世界第50多位,计生支持者怎么不说那50多个国家人口太多,而偏偏要说“中国人口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