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中国不会再买房


  当前欧洲和美国的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特别是百年一遇的美国债务危机最为牵动市场的神经。美国经济会否探底?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将会如何?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和新挑战又各自是什么?上周末,瑞信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做客广州,在中投证券下半年投策会上为投资者廓清迷雾,理清思路。

  陶冬认为,美国经济确实低迷,但不至于进入第二次衰退,实际上正在缓慢的复苏。全球经济不会因欧美债务危机而触底。以前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主要是美国、德国和日本,如今经济增长动力全系在印度、巴西、澳大利亚和中国等新兴国家身上。

  陶冬还表示,中国出口拉动型的增长模式、信贷扩张型的催生模式走到了尾声,政策刺激带来的魔法也已经接近了尾声,今后几年,随着出口、信贷和房地产的弱增长,中国将再次步入偏低增长期。今后3年的货币政策将恢复常态,资金链只会越来越紧。而刘易斯拐点会是中国经济今后十年最大的拐点。

  “我个人认为今天中国的房价有泡沫,但有泡沫不代表这个泡沫明天就会爆。”对于备受关注的房价走向,陶冬认为大涨和大跌的机会都不大了。“就像早晨我们去拣贝壳,离海滩越来越远,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浪潮会打过来,但是我认为今天中国房价的标杆离世界之间的标杆越来越远了。(如果)今天我要买房子,我宁愿去美国买。”

  今天的通货膨胀并不可怕

  记者:那么,您认为中国经济会遭遇哪些障碍?

  陶冬:七月份的通货膨胀告诉我们,食品通胀没那么快完,服务业通胀已经从过去的1%上到一个新的层次。过去食品在拉动通胀,我认为(这)是短期的,是周期性的,但是一旦人们对于工资的预期出现了改变,这个通胀会变成结构性的、长期性的。我们认为,中国的食品通胀在下半年会出现回落,但回落速度不会太快;但是服务业通胀会进一步加高。看看租金的变化,饮食类、医疗卫生、教育的通胀,这条红线的上升会非常快,而且是结构性的,上了之后没那么快(降)下去,所以在今后几个月,中国的通胀CPI可能会见顶,但见顶后的回落速度会非常缓慢,中间会有很多波折,中国下半年的通货膨胀基本在5.5%打住。这说明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还不及时。央行的打算是我们加息加一半,通胀下一半,最终在中间碰上了;但是,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我们加息加一半,但通货膨胀并没有下来,那么接下来还有第二轮的往上涨。

  我认为中国政府会被同一块石头连续绊倒两次。2010年初的时候,我们说中国的通货膨胀会达到3.5%,所有的政府(派)经济学家都笑话我,你看这基数效应、翘尾因素,有可能涨吗?今年我说通货膨胀可能达到5.5%以上,(他们)又在笑我,你看这基数效应……错了!如果这个世界的通货膨胀可以用基数效应算出来的话,这个世界根本就不需要经济学家。(基数效应是)小学生有一个Excle表就可以算出来的事情。

  基数效应的最大(问题)是它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但其他因素一定变。去年变的是食品价格,今年变的是工资。这个(因素)决定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现在我把桌子转过来再问你一下,中国是一个高速增长的新兴国家,5%的通货膨胀真的是不是这么可怕?不是。中国今天的通货膨胀,不过是重新回到了新兴市场平均的通货膨胀水平。奇怪的不是今天的通胀,而是我们曾经出现的通缩,那时候是因为大量农民工的工资带来的通缩。今天,工资的正常化带来了通货膨胀的正常化,接着是货币环境的正常化,三个都在寻求一个新的常态。奇怪的不是5%的通胀,而是人们的想法。

  如果中国政府在今年初不把通货膨胀(目标)定在 4%,而(是)定在5%,那么今天就不必在这里扯这个了。如果市场不是一直以为通货膨胀会跌回到3.5%,市场就不会每次出现5%的通货膨胀的时候就叫狼来了。是我们错了,而不是通货膨胀错了。明年的这个时候,当人们意识到通货膨胀在寻求一个新常态,(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中烈度的通货膨胀的时候,就不会有人去谈5%的通货膨胀了。

  房价未来不会大涨也不会大跌

  记者:不断上涨的除了通货膨胀,还有楼价。您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走势有何判断?

  陶冬: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轮成交量的袭击,而这个带来新盘存货的明显上升。今天(全国)房屋的存货量大概等于11到12个月的销售量,这个数字比过去的6到7个月的数字明显高出一截,可是比上一周期的18个月又明显矮出一截,这就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在今天受到的压力。

  有一部分开发商已明显感觉到资金(链)在嘎嘎作响,但是整个房地产行业的杠杆要比2008年低出一大截。许多大的开发商在海外发了债、集了资,我认为整个行业现金流有问题但还不会崩溃。在未来的6个月,房价会有一个略微的下降区间,但我不认为中国房价会在今后12个月进行一次大跌。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更多的是资金链不济(者)被那些大企业并购,并购已经明显上升,在将来的12个月会大幅度的上升,而不是房价的一个积淀。

  记者:企业并购引发的洗牌潮,会否加速挤掉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陶冬:我个人认为今天中国的房价有泡沫,但有泡沫不代表这个泡沫明天就会爆。

  今天的中国货币环境依然极其的宽松,负利率3%,你把钱放在银行里,银行分分钟“帮”你输钱。于是老百姓把钱移到房地产去,房地产成了老百姓的储蓄账户。我最恨的是西方媒体说今天我到某某楼盘去,晚上只有三个灯亮着,于是就叫泡沫。我们必须明白,房子建起来了卖不出去和房子建起来卖出去没人住是不同的概念,前者的所有风险一定在开发商(身)上,后者(的风险)是在住户的身上。各位自己琢磨一下你现在有没有现金流的问题,这决定短期之内房价不会出现一个大跌。

  长远来讲,我觉得中国的房价还是会提,上海的房价已经达到了东京的房价水平,但是上海人的收入只有东京的五分之一。海南的房价如果全都还是按今天的房价卖出去,足够把美国的曼哈顿岛买下来,你还做什么中国的旅游中心?你直接去做国际金融中心。这些必须在货币政策正常化之后才能达到。但是,今天我在中国是不会再买房。

  记者:中国很多大城市现在的房价的确高得很不合理。

  陶冬:我有一个同事在美国福罗里达州买了一块地,在这块地上可以起四幢小楼,供出租,你们知道花了多少钱吗?十五万美金。十五万美金,你在深圳只能买一个厕所,在海南也就买两个厕所。就像早晨我们去拣贝壳,离海滩越来越远,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浪潮会打过来,但是我认为今天中国房价的标杆离世界之间的标杆越来越远了。(如果)今天我要买房子,我宁愿去美国买。如果我有些耐心等的话,我再等三年,在深圳买一个顶楼房的价钱,我在希腊可以买一个小岛。

  涨工资是中国新的一跳

  记者:备受关注的另一个焦点命题是中国的工资水平在加快上涨,这将给中国带来什么变化?

  陶冬:中国的工资出现了微调,人均GDP在过去一年上涨了接近40%,在今后的五年来,每年还是会以20%到30%的速度进行,一个新的企业时代已经开始,中国作为加工厂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作为全球的通胀抑制点的时代已经过去,而这背后带着新的政策。

  每隔三、四年,中国经济会出现一次自上而下的、政策性的调整,我把它叫“危险的一跳”。1980年的农村改革,1988年的价格改革,以及之后的经济特区,1999年的国企改制,2002年的WTO和今天的工资改革,都是结构性的改革。如果跳得过去,中国的经济就出现了一个好的转型;如果跳不过去,中国也曾出现过经济危机。

  涨工资是中国接下来面临的新的一跳。今天中国是不是面临着农民工的绝对短缺呢?我认为不是。只不过,过去农民工大部分在沿海(地区)工作,但是最近(几年)由于生产线的内移,由于基础设施的完善,新的就业机会在中西部(地区)大量产生,愿意来沿海地区打工的农民工就少了。目前我们所能够看到的农民工的短缺,在我看来是沿海(地区)的问题,是制造业的问题。但是,很快一个结构性的挑战就要站在我们面前。

  记者:您所指的这个新挑战是什么?

  陶冬: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城市地区还是农村地区,20—35岁的年龄段是少的,这也是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效果)。农村的这个年龄段的人比城市的还少,这是由于过去十几年城市把大量农村青年打工者吸引过来。

  中国独生子女政策造成了结构性、断崖式的调整,我们将面临的是刘易斯拐点。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这个理论,新兴国家之间有两个不同的劳工市场,即城市劳工市场、农村劳工市场。城市劳工市场,基本上按照经济学教科书在运作,我们只有在见到订单的时候,才请人。农村劳工市场,兄弟姐妹三个人在这块地耕种,老大出去打工,某一天老大被炒了,回来没问题,咱们一块耕这块地,多一个人就是锅里加一勺水。在农村劳工市场没有失业问题,只有就业不足的问题,效率比较低,工资也相对比较低。这块地可以有三个人来耕种,可以有五个人来耕种,可以有十个人来耕种,但是它的效率并不高,而这个所带来的是他的收入也相对比较低一点。当城市经济开始起飞的时候,GDP增长,劳工市场增长,但工资不长。直到某一天,农村劳动力的供应开始少了,工资(就)开始涨了,这个拐点就叫刘易斯拐点。

  2014年中国或直面刘易斯拐点

  记者: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陶冬:第一,这件事情在韩国、墨西哥和许多国家发生过,刘易斯拐点出现后,工资都会面临一个五年、七年的暴涨。而这个所带来的是低端消费的大幅度上升。目前中国第一个5亿消费者(群),就是各位。今天在中国马路上跑的别克车要比在美国马路上跑的别克车更多,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赚到的钱比它在德国市场赚到的钱更多,日产车在中国生产的数量要超过在日本生产的数量,这是第一个5亿消费者(群)对于世界的贡献。很快,由于城镇化,由于涨工资,第二个5亿消费者(群)会冉冉升起。他们或许买不起车子,但是从方便面到鞋子,从银行账号到手机,(都有)一个全新的消费群体出现,这对于世界,对于中国,对于各位,都是一个商机。

  第二,工资大幅度上涨之后,中国的通货膨胀会出现一次结构性的上升。刚才我所讲的,过去十年中国的(平均)通货膨胀是1.8%,今后十年中国的(平均)通货膨胀(将)接近5%,或许再高一些。

  第三,低端的住房需求和家居改善的需求,又会出现一次暴涨。这些房子的房价一定要低,(开发商)也许不是万科。无论谁建这个房子,无论你用什么预算建这个房子,都需要水泥、钢筋,这对于原材料是一个极大的利好。

  第四,自动化设备的问题。富士康要雇100万个机器人(300024),这是一个新的增长周期、一个新的投资理念,而这个(现象)在今后10年将遍及中国的各个角落。

  记者:您对中国今后的劳动力供求趋势有何预测?

  陶冬:今天中国还没有达到绝对的劳工短缺,但是到了2014年左右,我们所说的刘易斯拐点(将会出现)。在这之后,由于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由于中国服务业爆炸性增长,中国会迅速出现一个劳工市场的短缺。

  到2017年,我们预计中国的劳工短缺会达到1700万人口。1700万的缺口对于8亿劳动人口的中国来讲,这是个大的数字,但还不是个夸张性数字。但是把这个放到世界性的角度来看的话,你会得到不同的观感。1760万相当于美国整个劳工市场的11%;相当于整个日本劳工市场的25%;相当于德国劳工市场的41%。

  刘易斯拐点,在我看来,是中国经济今后十年最大的拐点。刘易斯拐点,是今后十年全球金融市场最大的几个故事中间的一个。无论你是做股票的还是做债券的,无论你是开厂还是消费者,无论你身居中国还是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这都会对你的生活、你的投资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