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经济政府”远水难解近渴


  德国总理默克尔刚结束夏休不久,就忙不迭于16日赴巴黎同法国总统萨科齐会商拯救欧元之大计。经过磋商,两国领导人倡议建立“真正的欧元区经济政府”。这能否成为医治欧元沉疴的良方?

  峰会上,德法首脑宣布了以下措施。一是成立“欧元区经济政府”,这个政府将包括欧元区17个成员国,法德领导人建议由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范龙佩出任政府主席,任期两年半,每年定期召集两次首脑会晤,协调欧元区成员国的经济和财政政策。二是建议所有成员国应实施名为“黄金准则”的财政平衡政策,减少财政赤字,并建议从9月份开始征收金融交易税。为此,德法两国还将作出更多表率,2013年德法将出台共同的公司所得税率,此外两国内阁以后将共同开会协调双方财政预算。

  在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欧元区国家债务积重难返、市场信心萎靡不振的背景下,默克尔同萨科齐的此会先前被欧洲媒体寄予厚望,称两人为“欧洲拯救者”。然而,从德法峰会成果来看,可能要令外界失望。中国前驻欧盟大使丁原洪表示,德法领导人开出的药方多为“慢药”,难以立竿见影。就拿成立“经济政府”的倡议来讲,是一项富有远景性的规划。但远水难解近渴,市场最期待的短期应急措施,如发行欧元区共同债券等均付诸阙如。

  其实,成立欧洲经济政府的建议早在上世纪末就提出过,代表者正是法国。但欧洲“经济老大”德国表示反对,并在其力主之下,促成了欧洲《稳定与增长公约》的建立。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表明,这一公约并不能发挥有效作用。于是,欧盟内要求加强财政、经济政策协调的声音高涨,成立经济政府的争论再起。随着之后《竞争力公约》、《欧元公约》问世,德法两国在该问题上的主张逐步趋近,并最终水到渠成。

  尽管德法已就此事达成一致,但并不代表17个成员国中的其他国家没有异议。由于17国经济状况参差不齐,其中还包括一些负债累累的国家,要让他们仿照德法样板,奉行一致标准,不顾利益得失融入这一“衙门”,恐怕殊为不易。而各国立法程序情况不一,也会令新机制的敲定“好事多磨”。另外,德法经济增速放缓,今年第二季度环比增长据初步统计分别为0.1%和零,削弱其统领改革的力量。最后,金融交易税的提议在国际上争执良久,英美两国十分抗拒。法国作为G20的东道,如果在G20期间在这一点上做文章,可能不讨英美等国欢心,进而令国际上对欧元区的支持度打折扣。

  退一步而言,就算“经济政府”形成,这也是一个委员会性质的监管机构。它是否具备约束力,又有多少决策力和协调力都要打问号。它的权限、职责如何界定,能在多大程度上干预各国财政预算的确定和减赤计划的落实,对“违规”国家应该进行何种警告和处罚,也都是现实问题。只怕到时候可能“历史重演”,形成各国各执一词、违规难以追究的尴尬场面。

  上海欧洲学会副秘书长张祖谦表示,虽然德法峰会短期对促进经济效果不明显,但对稳定人心还是有积极作用的。目前,法德经济仍占欧元区50%以上,而且之前建立的欧元稳定基金迄今尚有“余粮”,无需“充值”。至于市场最期待的发行欧元债券愿望落空,也是意料中事。因为此举意味着德法的财政负担将加重,其间最大障碍在于,如何说服德国放弃自身优质国债,用自己的信誉去“贴补”问题国家。并且,欧元债券发行后的偿付还涉及更为复杂的各国税率等一系列问题。既然这次指望不上“他救”,那么欧元区债务国唯有在今后通过减债和提高实体经济竞争力的方式,谋求“自救”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