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1年5月,中国注册的中小企业有4000万家左右,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3%,它们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 60%左右,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此外,中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这些企业的经营活动如果急剧下滑,将给全球经济带来沉重压力。然而这99%的企业的日子却一直并不好过,近年来形势尤为严峻。
2010年,中国货币政策由“宽松”转为“稳健”以来,连续经历了4次加息,12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银行的“惜贷”与民间资本利率飙升并存。由于银行向来都秉承“嫌贫爱富”,所以中小企业在此次紧缩中承受了前所未有的资金压力。严峻程度甚至堪比2008年。
随着央行连续加息,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也水涨船高。由于贷款额度有限,为实现“以价补量”,一些银行开始主动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或成本。在温州地区,银行利率表面上是基准利率上浮30%,实际上,各家银行通过变相收取管理费、咨询费、“扣存放贷”等方式,使利率上升至月息1.2%左右,超过基准利率的1倍多。
深圳银监局设计了《深圳市中小企业运营暨金融服务监测方案》,监测了20个行业的500家企业。结果显示,2011年一季度企业融资需求环比增加10%,平均融资需求2782万元,企业融资缺口环比增加22%,平均融资缺口为332万元。
2011年4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在16地市开展了对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专项调查。接受调查的633家样本企业中,有72%反映与上年相比,2011年的融资难度增大。在该份调查报告中,样本企业以制造业为主,比重超过一半。其中,类型主要为民营、私营以及个体企业,年销售额大多处于200万元-5000万元这一区间。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单单这633家样本企业的资金缺口就达到47.25亿元。
银行的融资门槛高,成本高,而民间借贷1分的月息还是友情价,小企业完全承受不起。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公布的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显示,只有17%的企业反馈流动资金充足,7%的企业认为融资容易。同时,融资成本的提高也导致了中小企业利润的降低。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随机抽取50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一季度利润同比仅增8.67%,毛利润为16.04%,同比下降0.96%。
近日,银监会发布《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文件。其中提到了积极探索进行小企业贷款模式、产品和服务创新;适当提高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容忍度等10项具体措施,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开启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窗口,但是力度似乎并不足,效果也并不明显,有待进一步的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