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持续、小幅升值,几乎是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一致预期。不过,在美国提高了债务上限但却遭标普降低评级,美联储继而宣布至少维持目前接近于零的利率政策至2013年后,人民币未来的汇率形势是否会发生变化呢?在我们看来,未来一两年,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步伐很可能有所加快。
不同经济体之间的相对经济形势,对两个经济体货币之间的汇率的影响至关重要。在东南亚、墨西哥、俄罗斯发生经济危机之时,这些国家的货币兑美元均大幅贬值。而美元指数虽然长期以来是一个不断下跌的走势,但在克林顿执政时期,由于美国经济的强劲表现,美元指数阶段性走强。
美国的债务危机虽然由于债务上限的提高而缓解,但只是把矛盾暂时搁置。未来美国的财政赤字问题还会不断发酵,这将会持续削弱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走势。欧元区的经济基本面同样不容乐观,甚至比美国更糟糕。欧债危机不仅未得到解决,反而不断扩散。欧洲的失业率要高于美国近1个百分点。欧元区的债务问题与高福利是不相容的,多数欧洲国家的领导人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未必愿意冒着结束政治生命的风险对高福利开刀。即使挤牙膏式的财政紧缩政策推出,也会面对来自社会的重重阻力。最近英国的骚乱就部分反映了财政紧缩的恶果。这种情况下,欧元也难以走强。因此,只要中国保持经济政治稳定,人民币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应该是持续走强的,这种情况可能至少维持一年或更长的的时间。
我们还认为,中美两国间不小的利差套利空间同样将推升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速度。金融市场中确定性强的金融产品或盈利模式会导致大量的资金涌入。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关于美国的利率政策一般都是含糊其辞,而在目前的形势之下,美联储却明确表示利率政策在2013年年中之前不会改变。目前美国两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在标普下调美国评级后,不仅未上升(即债券价格的下跌),反而下跌至约0.2%的历史新低水平。中国两年期的无风险利率(定期存款利率)在最近一次加息后已达4.4%,再加上人民币兑美元每年约5%的稳定升值预期,借得低利率的美元进入中国并存入银行,就意味着每年约9%的极低风险的收益。这将鼓励极多的资金参与套利交易。对港元与人民币的这种套利交易已驾轻就熟的香港中介机构很可能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人民币长期以来对美元较小的升值幅度,和中国政府对中小出口企业的经营能力的忧虑有关。利润率低的中小出口企业如果大面积倒闭,低收入劳动者大量失业显然不利于社会稳定。按人口结构来看,中国人口红利仍未到顶点,不过由于通胀带来的城镇生存成本的提高,加上中国特色的户籍制度对农民工的排斥,中国实际的人口红利的拐点可以认为已经到来。去年以来范围明显扩大的用工荒就是证明。这样人民币升值的后顾之忧就减轻了。
而且在安邦特约经济学家钟伟看来,中国政府将得到非常明确的经验,那就是人民币升值节奏即便比较快,对出口的影响也是非常小的,根本没有出口企业声称的那么严重;而人民币升值对进口的好处以及对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好处,倒是显而易见。人民币升值加快后,中国从东南沿海向内地的产业迁徙的节奏,比想象的会更快。
中国为人民币较缓升值的代价已不堪重负。虽然不久前外管局两次表示美元资产因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浮亏不是现实的亏损,只有重新换为人民币时才有汇兑的实际变化。不过我们相信,外管局自己都不会认可这种说法,浮亏不是浮云。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室主任张岸元日前指出,将每年外汇储备增量以当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测算换汇成本,再以升值后不同的汇率水平测算汇率成本,到2010年年末,2003年以来每年增加的外汇储备已经发生的汇率损失达2711亿美元,加上为对冲外汇占款发行的央票付出的利息成本,中国付出的代价更大。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前景普遍不乐观,而中国未来一两年政治稳定、经济较为强劲的增长确定性比较高,人民币将持续走强。美元套利交易、人民币小幅升值的巨大成本等因素,则很可能推动人民币加快升值的步伐。
不同经济体之间的相对经济形势,对两个经济体货币之间的汇率的影响至关重要。在东南亚、墨西哥、俄罗斯发生经济危机之时,这些国家的货币兑美元均大幅贬值。而美元指数虽然长期以来是一个不断下跌的走势,但在克林顿执政时期,由于美国经济的强劲表现,美元指数阶段性走强。
美国的债务危机虽然由于债务上限的提高而缓解,但只是把矛盾暂时搁置。未来美国的财政赤字问题还会不断发酵,这将会持续削弱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走势。欧元区的经济基本面同样不容乐观,甚至比美国更糟糕。欧债危机不仅未得到解决,反而不断扩散。欧洲的失业率要高于美国近1个百分点。欧元区的债务问题与高福利是不相容的,多数欧洲国家的领导人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未必愿意冒着结束政治生命的风险对高福利开刀。即使挤牙膏式的财政紧缩政策推出,也会面对来自社会的重重阻力。最近英国的骚乱就部分反映了财政紧缩的恶果。这种情况下,欧元也难以走强。因此,只要中国保持经济政治稳定,人民币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应该是持续走强的,这种情况可能至少维持一年或更长的的时间。
我们还认为,中美两国间不小的利差套利空间同样将推升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速度。金融市场中确定性强的金融产品或盈利模式会导致大量的资金涌入。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关于美国的利率政策一般都是含糊其辞,而在目前的形势之下,美联储却明确表示利率政策在2013年年中之前不会改变。目前美国两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在标普下调美国评级后,不仅未上升(即债券价格的下跌),反而下跌至约0.2%的历史新低水平。中国两年期的无风险利率(定期存款利率)在最近一次加息后已达4.4%,再加上人民币兑美元每年约5%的稳定升值预期,借得低利率的美元进入中国并存入银行,就意味着每年约9%的极低风险的收益。这将鼓励极多的资金参与套利交易。对港元与人民币的这种套利交易已驾轻就熟的香港中介机构很可能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人民币长期以来对美元较小的升值幅度,和中国政府对中小出口企业的经营能力的忧虑有关。利润率低的中小出口企业如果大面积倒闭,低收入劳动者大量失业显然不利于社会稳定。按人口结构来看,中国人口红利仍未到顶点,不过由于通胀带来的城镇生存成本的提高,加上中国特色的户籍制度对农民工的排斥,中国实际的人口红利的拐点可以认为已经到来。去年以来范围明显扩大的用工荒就是证明。这样人民币升值的后顾之忧就减轻了。
而且在安邦特约经济学家钟伟看来,中国政府将得到非常明确的经验,那就是人民币升值节奏即便比较快,对出口的影响也是非常小的,根本没有出口企业声称的那么严重;而人民币升值对进口的好处以及对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好处,倒是显而易见。人民币升值加快后,中国从东南沿海向内地的产业迁徙的节奏,比想象的会更快。
中国为人民币较缓升值的代价已不堪重负。虽然不久前外管局两次表示美元资产因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浮亏不是现实的亏损,只有重新换为人民币时才有汇兑的实际变化。不过我们相信,外管局自己都不会认可这种说法,浮亏不是浮云。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室主任张岸元日前指出,将每年外汇储备增量以当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测算换汇成本,再以升值后不同的汇率水平测算汇率成本,到2010年年末,2003年以来每年增加的外汇储备已经发生的汇率损失达2711亿美元,加上为对冲外汇占款发行的央票付出的利息成本,中国付出的代价更大。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前景普遍不乐观,而中国未来一两年政治稳定、经济较为强劲的增长确定性比较高,人民币将持续走强。美元套利交易、人民币小幅升值的巨大成本等因素,则很可能推动人民币加快升值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