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楼市,绝不是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而是07年9、27房贷政策的影响,2009年自1月份开始的楼市悄然回暖,与四万亿无关,与连续压制的需求释放有关,至于当时的所谓救市政策,实际是政策回归常态。在全球金融危机来袭之际,总理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呼声极高,但是当时的情境下是无人相信总理的呼声的。
市场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预期,认为中国经济必然深受影响,楼市将几年面临下跌的局面。原因是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收入下降实属必然,但是,这样的预期被1月份开始的北京楼市回暖抽了一个大耳光。那么,楼市在金融危机刚刚发生的情况下的暴涨,很多专家是不可能理解的,这也是一直到09年6月之前的半年,假按揭造成楼市虚假回暖,小阳春不是真回暖之说甚嚣尘上。
6月份,专家们讲:通胀预期造成楼市回暖,4万亿造成楼市回暖。这种观点如何能站住脚呢?1月份,在专家们看来中国经济必将陷入泥潭几年的情况下,何来的通胀预期?四万亿事后来的救市举措,也是全球救市手段下,中国的正常回应,而且,现在我们知道的是,4万亿主要投资到了基本建设领域。单单高铁,4万亿的1.5万亿额度满足了高铁建设。
几乎所有09年的政策,都是通过财政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就业和经济增速的努力,这与地产领域的投资关系一直不大。但是,中国经济的最先走出泥潭,地产消费是功不可没的。
97年也如是,亚洲金融危机深化之时,中国启动房地产市场化改革。事实上,这都是成功的改革。
那么此次的欧债美债风波是否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目前还看不透,但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中国保障房建设的预期,中国严格调控下的土地出让困局,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继续加大楼市调控的力度几乎不可能了。事实上,任何调控政策都是不尊重市场的,也不被市场所接受。这种条件下,只能依靠不断出台新政策,来强化调控预期,是最失败的。
相信政策的有效期已经逐渐过去了。2011年的楼市,虽然被调控紊乱了经期,但是,也许会迎来金银1、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