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行业要闻
(8月1日-7日)
本周我们选择的头条是大公国际评估公司(下称“大公国际”)下调齐鲁银行评级。此消息并未得到大规模的披露,只公布于中国货币网上。此事提醒我们应更加重视风险管控。
根据此前的报道,城市商业银行开设分支机构有望在8月“破冰”,现在很多银行都在加快筹备步伐,考虑如何快速拿到批文。开设分支机构又与风险管控息息相关。如果爆发类似齐鲁银行票据案,开设分支机构的步伐肯定被延误。
一、案件防控形势值得关注
8月3日,大公国际正式出具了齐鲁银行新一期的研究报告,不出所料,大公国际将齐鲁银行的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对于中国十分畸形的评级市场来说,评级公司几乎是乙方,出现如此评级结果极为罕见。这也反映出了齐鲁银行问题的严重性。
我们先回顾一下震惊全国的齐鲁银行票据案。
去年12月6日,济南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接报案,齐鲁银行在受理业务咨询过程中发现一存款单位所持“存款证实书”系伪造。济南市公安局组成专案组专案专办,迅速采取行动将嫌疑人刘某某及其他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
经济南市公安局初步查明,犯罪嫌疑人刘某某通过伪造金融票证等手段多次骗取资金,涉及济南市一些金融机构和多家企业,其行为扰乱经济金融秩序。
有报道称“虽然齐鲁银行各营业部情况依然稳定,但受坊间关于齐鲁银行涉案60亿元的传闻影响,部分公司客户已开始采取防范措施。”
至今为止,齐鲁银行都未公布2010年年报,不难看出此案仍未有定论。
大公国际的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6月,齐鲁银行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均出现上升,不良贷款率上升至4.26%,比年初上升3.14%,已经接近监管红线。
齐鲁银行的声誉受到影响,存贷款业务、赢利能力、资本充足率均出现下降。2011年以来各项存贷款业务比年初均明显下降,赢利水平和盈利能力明显低于上年同期水平,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下降1.72和1.48个百分点。
案发后,齐鲁银行更换了主要领导,并进行了多次正面的形象宣传,比如7月11日,齐鲁银行与济南市粮食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该行将为济南市粮食局及其下属企业提供包括授信、结算、理财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但是,此案对齐鲁银行、对全国城市商业银行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无法挽回。
无独有偶,最近又有富滇银行的金融交易部总经理李坤在代理债券上涉案,金额多达3400万元,涉案人员有7人。
众所周知,在银监会组织下,城市商业银行进行了多次全面的风险排查,但是雷声大,雨点小,每次都看到不到问题。但是排查之后又频频暴露出各类案件。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目前我行正处于跨区和上市的关键期,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政府部门都绝对不能容忍类似的案件发生。强化风险集中控制和业务流程控制,全面改进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是当务之急,并真正将之落到实处。这也是我行长远发展的根基所在。
二、城商行暗战分行筹备
8月4日,天水市副市长赵卫东主持召开长安银行天水分行筹建工作协调会,市政府金融办、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办公室、市公安局、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天水银监局、人行天水市中心支行、天水消防支队、市综合执法局、市工商局、天水供电公司、市建设工程招标办及长安银行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听取了长安银行天水分行负责人筹建工作的汇报,赵卫东对长安银行天水分行筹建工作做出安排部署。会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办公室负责人与长安银行天水分行筹建处工作人员赴市政府政务大厅,就长安银行天水分行营业及办公场所装修备案事宜进行了衔接。
自去年11月长安银行董事会提出在天水设立首家跨省分行以来,长安银行天水分行筹建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长安银行天水分行筹建报告已上报银监会,目前已确定了长安银行天水分行营业及办公场所和场所设计方案,并正在积极开展装修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在8月20日进场装修,10月底前完成整体装修,争取早日获得银监会批准并开业。
尽管银监会暂时“冻结”了城市商业银行开设分行的步伐,但是各银行的筹备工作并未放松,而是加紧进行各项筹备工作。
根据报道,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曾透露,银监会正在就城商行设立异地分支机构拟定新的评估政策,目前各城商行在进行自我评估,6月底或出阶段性数据,而后还将进行复评和抽评,最早8月底或有结果。
可以预计的是,在银监会重新受理开设分行的申请后,竞争将更为激烈。原由有二,一是由于上半年暂停受理,积压了大量的申请,其次是收紧后指标将更为有限,更为珍贵。
如何快速拿到批文,赢在起跑线上?
2010年,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为了完成在当年上市的目标,一直派人在银监会等机构盯审批进度,并将审批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总行领导,以及时补充、完善资料。最终在第一时间拿到各项批文。实现了当年上市这一外界看来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三、光大银行再度推迟上市
据香港《明报》报道,在缩减规模后无缘成为今年新股集资王的光大银行,原定下周启动路演,岂料昨撞正全球大跌市,港股一片愁云惨雾,无奈决定推迟上市,无法如愿在本月18日挂牌。
光大银行原定于8月18日在香港挂牌交易。根据彭博社的报道,这是光大银行不到两个月来第二次推迟香港上市时间。
光大银行继去年8月顺利登陆A股以来,便积极筹划来港发行H股,早在今年6月初便已通过上市聆讯,之后旋即展开预路演。但之后随欧债危机升级,全球股市动荡,陆续有5只新股因认购不足被迫搁置上市。原本集资规模高达468亿元的光行,相应放慢了上市的步伐,试图引入更多基础投资者,提前锁定大比例股份认购,为其顺利上市保驾护航。
虽然光行一再否认,但市场仍有多方消息称,公司已经将招股价格由6月份的1 .9倍市帐率调降至目前的1 .5倍左右,但参与询价的众多机构投资者显然并不满足,他们希望将估值压低至1 .2倍左右的市净率。
反观光大银行去年A股发行之时,经过初步询价后,发行价格区间确定为2.85元至3.1元(人民币。下同),相当于2010年1.47倍至1.57 倍的市帐率。最终该行以发行区间上限3.1元定价,成为当时A股银行板块中估值最高的银行之一。
光大银行一再推迟上市时间,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看,与全球股市动荡有关,继欧债危机之后,美国大幅度提升债务上限,极大的打击了投资者对未来的信心,这导致了上周四全球股市继续大跌。
其次,有分析师也提出了对光大银行资产、经营情况的疑虑,一个方面就是平台公司贷款对光大银行未来的影响。众所周知,银监会正在部署银行进一步清理平台公司贷款。
其实,我们还应该看到,上市光鲜的背后,是诸多需要解决的难题。从自身经营、资产质量到风险管控都需要做到极致,需要监管的认可,还需要与投资银行博弈,以获得最有利于银行的发行价格,此外还需要宏观环境的配合。
上市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系统工程。
四、重庆PE机构、基金规模翻倍
刘永好在重庆连续设立3家股权投资基金(PE)。
重庆工商局的信息显示,重庆新希望股权投资中心和重庆中顶伟业股权投资中心已于上月22日完成注册,这两个中心都采用有限合伙制形式,注册资金分别为3亿元、1亿元,法人代表分别为刘畅、王航。
重庆今年已多次出现股权投资基金批量落地的状况。
今年5月,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出席了英飞尼迪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等7家外资股权投资机构的落地仪式。
上述7家股权投资基金预期募集总规模87亿美元,今年内将到位17亿美元,力争完成项目投入5亿美元。将重点投资消费、先进制造业、医药化工、新材料、IT、云计算等行业。
重庆引导基金也在今年发力。该引导基金成立于2008年,当地政府出资10亿元,并希望以此撬动50亿元的资金规模。
引导基金的一位人士透露,仅仅今年上半年新签约的就基金有18个,而且大部分有望在8月份前完成募资。
此前该引导基金已经介入8个股权投资基金,具体包括重庆富坤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重庆软银创业投资中心、重庆德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汉能、DIG等机构,这些股权投资基金已经投资了近50个项目,涉及交易金额46亿元。比如,重庆德同基金联合注资重庆博腾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00万美元,助其扩大生产规模。
粗略计算,重庆今年前7个月落地的股权投资机构至少有35家。值得注意的是,截止去年末,重庆的股权投资机构不过35家。
这些基金管理的规模则增加更快。仅仅重庆申银龙盛投资有限公司管理的到位资金规模就超过80亿元。华融渝富股权投资基金的首期规模为20亿元。
就在两周之前,国家发改委以《关于重庆市开展股权投资企业备案管理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函》明确将重庆市纳入股权投资企业备案管理试点地区。重庆市成为继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湖北省之后的第7个,同时也是西部首个可以开展股权投资企业备案管理的试点地区。
就在重庆取得试点资格的同时,重庆首个专门用于对接境内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拟筹资企业及项目计划书储备库正式投入使用。该计划书储备库是由当地金融办推动,多个部门、区县政府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担保及小额贷款机构等共同参与建设,依托重庆股份转让中心作为其运作平台。
在上周四召开的重庆两江新区重大课题暨十二五规划研讨会上,当地明确提出要成为PE的高地,引导PE落地、投资。在众多金融门类中,PE相对门槛比较低,在现有监管体系下,只要政府有足够的决心,给予税收等便利就能吸引到PE落户。
天津就是最好的例子,经过短短几年发展,天津PE机构达到468家,管理资金规模为1630亿元,上海和深圳分别为275家、23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