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聊的不归路


——雷军说要把米聊做成熟人社区,你怎么看

如果按keso的逻辑,社区就是媒体,社交就是通信的话,那么雷军所说的熟人社区无非就是一种乌托邦架构。

因为我们无法区别纯粹意义上的熟人和生人,这一点,非常赞同高康迪同学曾说过的:我们都是还未认识的熟人。估计微信也坚持这一理念,所以它推出了“查看附近的人”功能。旨在让陌生的熟人赶快发生“关系”,大概也类同于麦田说的“交互设计”。(其实米聊就自带一个“通过智能算法为您推荐您可能认识的朋友”)

但关系(交互设计)的属性和种差肯定会不尽相同,尤如keso所说:父母、同学、同事、前女友、前前女友等等……这些不同属性背后熟人关系,怎么可能揉合到一个社区去产生交互?

雷军不久前在微博说小米不是中国的苹果,列出以下几点

1.苹果在极简的道理堪称完美,只有走一条不同的路才有机会;2.互联网行业的规律:击败雅虎的不是另外一个雅虎,是google;击败google不是另外一个google,是facebook;做中国的苹果根本没戏;3.过几年再看,就会发现小米和苹果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现在的熟人社区很可能就是米聊击败手机QQ的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可惜是条“不归路”。

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