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冷暖争锋危中显“机”


  本周可谓是全球股市的惊魂一周。尤其美股利空传言满天飞,动辄暴跌五六百点,搅得全球股市不得安宁。幸好中国股市独立特行,与欧美股市冷暖争锋,周二、周四两次大逆转,带动了当日亚太股市和欧美股市企稳反弹。这种表现实为罕见,危中显“机”。

  意外的收获是,金融动荡冲涮出中国股市一年一度的“秋抢”行情(从8月8日立秋到11月初)的底部,

  金融动荡不同于08年金融危机。群体性恐慌源于信息不对称和无知。许多人将美债和欧债危机,以及美国债务信用降级引发的金融动荡,误认为是类似于08年那样的金融危机,甚至比08年危机更严重,于是,在2500点以下不顾一切地断腕斩臂。其实,08年金融危机是美国巨大金融黑洞爆发,资金链断裂所致,包括1500亿美元的次贷资金、3万亿美元的毒资产、31万亿美元的金融违约掉期交易额(CDS)。雷曼兄弟的破产便是引爆金融危机的导火索。而本次金融动荡主要是因为,美国两次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的货币超发,国债上限突破,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经济复苏疲软,而美国企业和银行的资金却是相当的宽裕。08年美国经济负增长,而现在增长率仍在1—2%。08年金融危机因为缺资金,使全球股市暴跌不止,人们的最佳选择是:现金为王;而本次金融动荡,美国华尔街借评级下降工具,目的是搞乱全球金融,制造全球通胀,转嫁债务危机,把美元吸引回美国,因而出现的奇观是:美国国债市场反而节节走高、交易火爆,股市依然在11000点之上。这表明,现时人们的最佳选择是:加强金融投资,实现资产保值增值,避免美元贬值所造成的损失。中国股市本周的独立走强表明,政府、货币当局和有识之士认清了本次金融动荡与08年金融危机的区别,从而采取了坚决、积极的应对举措。

  中国:危中有机。虽然这次金融动荡,以及美国早晚要推出的QE3,对中国经济会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对中国而言危中有机。华尔街、国际评级机构搞乱中国的阴谋难以得逞。中国经济尽管主动调结构,抑制过剩产能,却依然能保持8—9%的高增长速度;中国的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具有强大的抗危机抗风险能力;中国政局稳定,行政力量独具优势,高财政收入和高储蓄率,大大提高了控通胀的能力;中国的城镇化空间巨大,人口众多,幅员广阔,有着巨大的内需市场;中国发展水利、基础建设、建保障房、发展农林牧渔、改善民生方面,有大量工作可做;中国已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方式的主题。这就是中国在全球金融动荡中岿然不动的独有的基本面支持,也是股市能产生“秋抢”行情的理由。

  2437点极有可能就是“秋抢”行情的大底部。第一,经受了所有利空的轮流轰炸。包括美欧债务陷入信用危机、“第二次全球金融危机降临”的恐怖舆论、7月CPI创新高、央行将再度加息,以及美欧股接连暴跌、出现群体性恐慌所冲涮出的底部,因而更具有效性。第二,“通胀见顶”预期的强化。7月CPI6.5%公布之后,国家发改委官员称:“当前价格运行拐点特征明显,预计后市价格总水平同比将有所回落”。国务院常务会议也破例将下半年的主要任务作出新的排列:保增长,调结构,管理通胀预期。这表明,7月CPI极有可能就是今年的最高点,8月将出现拐点。近期石油和国际大宗商品的大幅跳水,也减轻了中国的通胀压力。通胀见顶,股市见底,顺理成章。第三,加息周期提前结束。8月初新华社就发表了前瞻性评论:“8月10日是加息的时间窗口,如果届时不加,就意味着本轮加息周期提前结束”。遗憾的是,弱不禁风的市场,只看了前半句就恐慌不已,而对后半句却视而不见,对8月10日没有加息却反映冷淡。随后,央行吹风会暗示:“货币政策或微调转为定向宽松。”而这正是市场这一两个月来期待已久、梦寐以求的,是2437点底部有效性的最重要砝码。第四,人民币快速升值。本周三人民币汇率大涨了158基点,周四再大涨176基点,创出了6.39元新高。可见,政府已将升值作为对抗美元贬值、美债降级和输入性通胀的首要武器。而本币升值对金融、地产、造纸、航空,乃至以人民币计价的整个A股,都是重大利好,封杀了股市的下行空间。第五,国家队进场护盘。周二,开盘不久,在2500点以下,百亿社保基金进场勇扫恐慌割肉盘,出现110点的大逆转。周四一早,在2500点上方,百亿保险资金再次进场扫盘,出现80点大逆转。国家队的进场,既是响应温总理“研究制定措施应对金融动荡”的号召,又有着潜在的利好政策作强大后盾,从而使2437点底部更坚实。第六,2500点平台及其重要,必须坚守。根据中国股市八—五—二退守规律,2800点平台破了,就会退守到2500点平台;2500点平台如果破,那就要退到2200点平台,岂不是十年一梦(2001就是2245点)?这是政府和股市各方都不能容忍的。更何况,从2006年2月起,2541点就曾构筑过底部平台,也是这5年股市的底部平台,不会轻易丧失。

  “定向宽松”决定了“秋抢”只能是结构性行情。由于通胀压力不减,前两年货币超发过多,美国将会推出QE3,以及欧洲和日本都将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因此,中国货币政策在总体上不会宽松,而只是定向宽松。定向宽松的对象是:农林牧渔、中小企业、七大新兴产业。这样,大盘股、银行股、房地产股、资源股、落后产能股这些有利空政策压制、上半年又跑赢大盘的板块,在“秋抢”行情中的机会不大,只能充当搭台、跟涨的角色。今年的“秋抢”,仍然是非典型上涨,即非指数类个股上涨;以创业板、中小板和沪深主板中小盘股上涨为主体。一是因为,上半年中小板跌15.83%,创业板21.54%,跌得越深,涨的越高。这是股市的弹性原理所致。二是因为,从9月起,七大新兴产业规划将陆续公布,届时,高科技股将十分火爆。三是因为,上市一年以上的高科技股,由于募集资金产生了效益,业绩高成长,其高资本公积金大大超过了近几个月以低市盈率发行的涨幅100—200的新股,其高送转高成长的能力远比新股更强。四是因为,上半年创业板、中小板股价被腰斩者比比皆是,主力机构吃饱了筹码,将它们变成了庄股,借助于其基本面的改善和种种诱人的题材,在“秋抢”行情中,有连续拉高、使之成为黑马的可能。五是因为,在大盘炒不动的情况下,近期,基金、社保、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纷纷将资金推到30倍市盈率的新兴产业的中小盘中,做中长线投资,通过反复的高送转,将之培育成“苏宁电器第二”。周四、周五涨停板个股如潮,以及创业板收复上周失地、中小板和深综指接近于上周收盘指数,已告诉人们,这就是“秋抢”行情的新主战场。

  要适应指数小涨个股大涨的“秋抢”新格局。本周指数刚反弹,花旗、高盛等境外机构就高叫3400点的口号,这是无视结构性行情的皮相之谈,也与他们在大盘股中被套牢有关。基本面、政策面和资金面都已决定了大盘股难涨。所以,日后的指数会走得比较慢,但历时比较长。这不是坏事,而是有利于市场防御系统性风险,延长个股行情寿命,扩大个股轮涨的宽度。既然2500点平台有效守住,那么三季度的后两个月,就要做好2430点—2630点—2830点箱体反复震荡、波段操作的准备;淡化反转,强化反弹;淡化牛市,强化熊市找牛股的思路;抓紧换股,曲线自救,争取在这个指数箱体中,力争把个股做到3400点。这就是“秋抢”行情中的超限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