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参战经历
之《魔鬼时刻》
经历战火使我的灵魂得到升华
我幸运身经数十战赤身杀场立马横刀敌胆寒,
我不幸战场残酷身受数伤几经生死终而还。
1984年11月不满18岁的我从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应征入伍,服役于山东淄博市周村区54874部队大功七连九班战士。一九八五年一月中央军委下达轮战命令,一九八五年三月奉命对越轮战,一九八五年五月二十二日接替老山左翼最前沿1153阵地进行防御作战。一九八五年五月三十一日在抗敌大规模反扑中自己左胸部一处左臀部三处被敌炮弹弹片击中及右臂关节摔伤,负伤后在南温河69医院医治二十余天,伤未痊愈又重返前线战地。一九八五年九月我连担负了出击968高地的出击拔点作战任务,经过短期的战前训练,我连组织了有48名共产党员参加的50人突击队,十二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全体突击队员在突击队长孙兆群的带领下开始了代号为《山虎八号行动》出击拔点作战并一举拿下敌968高地。下面详细叙述12、2作战的情况。
理由 地形
敌968高地位于老山左侧顺延的山脊线上,主峰敌968阵地,前侧还有两个小高地分别是603和604高地,宽30余米,长约200余米,敌前沿603阵地于我1072阵地最近处约30米,左侧是大冲沟树木密集,右侧与敌1058高地遥遥相对,威胁着我1072阵地, 968高地守敌约一个加强连,(据悉是越从柬埔寨换防的第三军,此部队是号称长胜军,战功卓越,非常善战)依据后方的大青山的火力和敌1058的侧面火力支援长期盘踞于此,修建了很多坚固的火力点和囤兵洞,因968与军的阵地相连如对我进行大规模的攻击将对我1072阵地以及老山主峰阵地防御是个很大威胁,
兵力 火力 后勤保障
12、2出击拔点作战兵力投入突击队员50人,分5个战斗班,每班配火箭筒一具正副射手,火焰喷射器一具正副射手,其他队员使用冲锋枪和手雷,每班班长配备电台一部和突击队队长联系,突击队队长配备884电台一部和团指挥部联系,另有救护队员三名。在我进攻出发阵地与敌阵之间采用74改和85式火箭爆破器开辟左右两条通路。在1072阵地配属60迫击炮三具对敌阵地后侧火力点进行打击,82无座力炮一门和重机枪一挺加强正面进攻火力。
后勤保障一线配有救护队、担架队、预备队,二线团二连和九连担任总预备队。
战术 战法
12、2出击拔点作战之所以取得了极大的战绩,主要归功于采用了正确的战术战法,声东击西,兵不厌诈这一战术理论和思想得到了发挥,在出击拔点前期我大口径炮火每天对968和1058敌阵地进行多次轰炸,并逐渐加大轰炸次数,后又加大对1058敌阵地的炮轰,并在1058敌阵地前用74改爆破器开辟了三条通路,采取佯攻使造成一个我攻打1058的假象,吸引敌大口径炮火瞄准1058阵地方向,1985年12月2日上午九时我军四个炮群对968实施十分钟的地毯式轰炸,大部摧毁了敌968的表面工事,等敌反应过来把炮火调整对准968方向时我炮火准备结束又对敌后方炮火阵地进行压制,九时十分突击队员开始行动,仅用了25分钟就占领了968高地。
此次作战50人突击队采用了小群多波次的作战手段,即第一波次我一个战斗班负责攻打敌603高地,占领后进行火力掩护,第二波次两个班分左右两路攻打604高地,占领后进行火力掩护,突击队队长跟随指挥,第三波次两个班分左右两路攻打敌968主峰。
临战准备
在1153阵地坚守了三个多月后被换防下来到老山右下侧有个叫磨刀石的地方按营扎寨,这时候我们下来休整使我预感到要有大的军事行动,果不其然很快上级就给我们连下达了出击拔点968高地的任务,在选突击队员时由于我的身体素质好,军事技术过硬50人的突击队员里必有我,此时的心情也很复杂,在突击队是很危险的,我们都称《敢死队》,但这由另一种情绪所代替,那就是身为一名突击队员是很光荣的,上级首长每次来视察都对我们赞赏有加,这使我们的热血在体内沸腾。突然有一天连部通知我到预备队报道,我马上了解到,是上级查看了我的档案我是弟兄一个,按规定不能进突击队,这是对我的照顾,我想既然已经是突击队员了出来到预备队里,我当时就感到我丢不了这个人,我是怕死吗?,我找到突击队队长副连长孙兆群,他说这是政策不同意,说了半天没有一点效果,当时我就一个心事我必须在突击队里,我就把背包放在他的帐篷里耍赖地对他说“不让我到突击队我就住在你这里不走”后来他向上级汇报了,结果我如愿了,并在第三波次左路担任火箭筒手与右路的一个班18人攻打968主峰,通过多次地潜伏观察和模拟演练对出击968已经做好了充分地准备,我对我的火箭筒的携带和装填方法也进行了更改,直接把火箭弹和弹尾连接好,把保险装置撤掉背在身后,这样虽然比较危险,因弹头火帽裸漏如遇4公斤的压力撞击就会爆炸,但这样我用起来很方便,在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我选择后者,用冒险赢得时间。
魔鬼时刻
1985年12月2日上午九时,随着师首长的一声令下,我炮兵四个炮群的火力大小上千门火炮对968高地进行了狂轰猛炸,九时十分我突击队接到出击的命令,代号《山虎八号行动》出击拔点敌968高地的行动开始了,在前沿囤兵洞里我们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整装待发,这时无线电中传来了突击队长孙兆群的声音,“开始行动,第一波次 上!”。这时敌炮火也有反应,有几发炮弹落到我们囤兵工事上面,有几个炮弹弹片砸在了囤兵洞洞口,由于弹片的温度很高,砸在泥堆上发出吱…吱…的声音,无线电中又传出威武简单的对话,报告:第一波次已占领603高地。占领有利地形,掩护!是!第二波次左路:到,右路:到!上!是!。报告:第二波次占领604高地,在604和968有越军反抗,968有一火力点对我射击,我有伤亡。打掉604之敌。压制968火力!是!第三波次右路:到!左路:这是在命令我们,班长印义章答到,到!是!。当即用目光扫了一下全班,左臂一挥说到:上!第一个跃出囤兵洞,接着第二个,我是第三个,出洞后看到天气有点雾,能见度在100米左右,天气对我们有利,瞬间到了进攻出发战地,这时冷风吹过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时间象凝固了一样,前面炮弹声枪声响成一片,而我听的是那样的清晰,现在想起我当时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已经全身心地融入到战场中去了,我右手提火箭筒,身背三发火箭弹,右挎包里放着15枚82式手雷,当一发炮弹在前方落地爆炸的瞬间,我纵身跃起向敌阵地冲去… …
昨天 12月1号下午我们突击队员悄悄地进入了1072前侧早已准备好的囤兵洞,随时待命。此次行动我们进行了近一个月的战前准备,多次沙盘推演和模拟演练,而且我的火箭筒已经练的几乎是百发百中,在100多米的距离几秒钟的时间能把火箭弹送到30X40公分的射孔里,并且对968守敌已基本了解,所以这次行动我们都有十分的把握,还有巧妙地运用了声东击西及兵不厌诈的战略战术,从各种迹象表明我们已经成功地把越军的炮火支开,这又增加了必胜的信心。
炮弹在空中密集地飞过,发出刺耳的声音,不时有炮弹落在身边,我必须用最底的姿势隐蔽,炮弹爆炸后用最快的速度跃到新爆炸的炮弹弹坑里,又一发炮弹在我不远处爆炸,我回头时发现我的副射手陈大荣不见了,后来得知就是这发炮弹他躲闪不及一个弹片打中他的大腿部,冲击波把他冲出好远,还好后被救护队救起,我成之字型在这段炮火封锁区前进着,突然我的耳朵听到我从来没听到的一种声音,是炮弹的声音,嗖…就象对着我来的,我迅速箭步冲向前方弹坑里,头上的钢盔已插进土里,太近了,炮弹爆炸时烟雾和泥土灌进我的嘴里,冲击波把我冲了一个翻身,我一下被震昏了过去,还好没伤到我也没有引爆身上的火箭弹,这时我听到身后战友在大声叫着我的名字,我马上反应了过来,感觉我没有伤着,此地不是久留之地,我起身箭步又向前冲去。
到达604后,发现有的战友正在向敌射击,弹坑里受伤的战友正在相互包扎,在另一处一个战友已经阵亡,我观察到,正在向我射击的是一个被炮弹炸去一半的工事,里面有几个越军距离不到30米,我选好位置拿出一个手雷向敌仍去,在爆炸的瞬间拿起火箭筒对准敌工事就是一火箭弹,当即越军的枪声就哑巴了,随后我们向968主峰靠近,在主峰下侧和右路的战友会合,这时我的身边噗、噗、噗落下一排子弹,打的尘土燎起好高,这子弹是对着我来的,我迅速隐蔽弹坑里,一个战友被打中,有人喊到“是倒打火力点”右路班长赵福新大声叫到,“马军我掩护你打掉它”我已经没时间在观察找地形了,扛起火箭筒起身在看到越军的同时扣动了扳机,赵福新又大声地喊到“是越军的囤兵洞,在给他一个”我起身又是一下。打掉后便和战友冲向968主峰,在968主峰的左后侧我打掉一个火力点后又和第三波次长李乐宝会合,这时冲到主峰的只有我和李乐宝及通讯员孔明,我向李乐宝报告说“我们已到968主峰了”当即李乐宝命孔明向上级回报,并回答了冲上968主峰我们三个人的名字,时间只用了25分种,(后来知道当师长郑广臣听到我们三个人的名字后马上说到,给这三个每人记一等功,材料等回来后补上)这时赵福新和李福启从右也迂回上来了,此时攻打968左右路的18个突击队员,上来了我们五个,后李福启在围剿968后面一个火力点时负重伤,左眼角中弹,鲜血满面,在我们已清理完968主峰一切火力点时,我们接到了撤退的命令,在撤回时我又把烈士宫衍进背回阵地。
这次出击拔点行动我们只用了25分钟占领968主峰,1小时40分钟结束全部战斗,全歼守敌87人,摧毁敌屯兵洞12个,火力点5个,各种观察哨射击工事17个,75炮一门,重机枪3挺,轻机枪4挺,缴获一批敌武器弹药,以小的代价换取了大的胜利,战斗结束后上级在战区为我们召开了隆重的庆功大会,会上表彰了79名立战功的个人,我们连也荣立一等功,我个人在这次战斗中用四发火箭弹击毁敌三个火力点毙敌15人的战绩荣立一等功。
在这一年的战斗中,我们全连牺牲战友16名,伤者占2/3,有19人立一等功,35人立二等功,并有9个班排立集体一二三等功,一九八六年六月我们凯旋回到了山东驻地并召开了隆重的庆功大会。
作者:马军 1967年生,回族,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人,
2011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