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在“专升本”之中向学生收取1万元的捐资助学费,湖南省教育厅新闻中心主任李让恒竟然对记者说“1万块钱,不算大事”!对此,湖南省教育厅回应称,乱收费之事确实存在,已责令湖南中医药大学立即全部清退违规收费,并发文通报批评。湖南省教育厅还表示,有关媒体报道中提及的“湖南教育厅官员”李让恒并不是湖南省教育厅干部,也不是新闻中心主任,而是新闻中心外聘人员。(据8月9日红网)
每个学生收取1万元,1万个学生就是1亿元;对于很多穷困家庭来说,1万元甚至超过全家一年的收入。国务院以及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禁止教育乱收费,党和政府也一再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怎么能说“1万块钱,不是大事”呢?!
“一万块钱不是大事”的荒谬是显而易见的,湖南省教育厅也没有就此作出辩解,但它却说李让恒“不是湖南省教育厅的干部,也不是新闻中心主任,而是新闻中心外聘人员”,言下之意,他的说法不代表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教育厅自然也不必为此负责。
近年来出现了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那就是“临时工”成了“替罪羊”。比如执法中发生打人事件了,或者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了,当事单位往往就说责任人员是“临时工”——这与湖南省教育厅所说的“外聘人员”如出一辙。那么,李让恒这个“湖南省教育厅新闻中心主任”真是冒充的吗?
笔者百度“李让恒”,发现他有两个身份:一是中国教育报的记者——在《中国教育报》的很多关于湖南的报道中,都有“记者李让恒”的字样;另一个就是湖南省教育厅新闻中心主任——在岳阳工业技术学院的网站上有一则题为《湖南省教育厅教育新闻中心副主任李让恒来我院参观》的报道,刊发于2005年12月28日;在湖南省蓝山县政府网站上也有一则题为《(县委书记)魏湘江接受省教育厅新闻中心主任李让恒专访》的报道,刊发生2010年10月20日。从“副主任”到“主任”,时间跨度至少也有五六年,而且上述报道也都是公开的,如果李让恒是“冒充”的主任并且到处“招摇撞骗”,湖南省教育厅为什么一直不“打假”呢?
也许李让恒确实不是湖南省教育厅编制内的干部,但既然聘他为新闻中心的主任,并且以这样的身份接受采访,那么他的说法就能代表湖南省教育厅,岂能出了事儿就以“外聘人员”之说来推脱责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