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涌日记:我这三十年的日子(152)


(注:上篇说到1983年10月中旬,我大三上学期的日子)
1983年10月21日 星期五
    今晚,中央乐团著名指挥李德伦和著名钢琴家刘诗昆,带着陕西省歌舞剧院的一支乐队在我们学院的大礼堂演出。同学们都很想去看,但却一票难求。系团委給了我们班小乐队四张票,可是班里的小乐队有五个人:汪建辉、程俊、高华、肖伟和王丽风,无奈,队长汪建辉只好自己让出来了。张玉洪是我们班的文艺委员,他拿到了10张票;作为院文工团的队员,他又得到了一张票。他很想給我一张票的,可是,由于我早早去了自习室,他来宿舍找了我四次,都没有找到。吴柏秋也給我说了玉洪四次来宿舍找我的事。
1983年10月22日 星期六
    早上我一到自习室,就看到了张玉洪留在我桌子上的纸条:阿勇,想看演出,请到二组教室来找我,玉洪。我想:他有这份心,比我看任何演出都显得更重要吧?
    下午,我们院男排和西工大男排在西安交大进行本年度的陕西高校男排决赛,冠军将代表陕西高校去参加明年在厦门举行的全国高校男排赛。我们班的李创是校队的主攻手,我们学院要拉一车啦啦队员去助威,张玉洪问我想不想去,我说不想去,上午课后,我回家了。
    路过钟楼,我在西北影院看了香港影片,李翰祥导演,刘晓庆、陈烨、梁家辉主演的《火烧圆明园》。早就在《大众电影》、《上影画报》和《电影故事》上,看到该片的介绍和推荐了,再加上有如日中天、大红大紫的刘晓庆主演,我这个超级电影迷,早就急不可耐、如饥似渴地翘首以盼了!
    晚上看电视,根据叶辛小说《追回的青春》改编的电视剧。
   开始订明年的杂志了,我选择了《世界科学》、《世界知识》、《百科知识》、《现代通信》、《半月谈》、《文摘报》和《青年报》。
    晚上,宣捷来找我聊天。妈妈和姐姐上中班去了,爸爸居然一个人在黢黑的厨房里坐着、等着,我不睡,他也不睡;后来他实在熬不住了,大骂起我来。宣捷尴尬地走了。父亲对我和姐姐非常好,但是,他有时候过于操心子女而忘了自己,却让我更多地不是感动,而是感慨!
1983年10月23日 星期日
    早上,我去我们六厂的理发店理发,可是停电了、没理成,我又跑到水泥厂的理发店去理。
    中午,家里还是吃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