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线上的“阳光”产业


  民勤县东湖镇下润村在腾格里沙漠边上,近几年,村支书沈嘉道不仅带领群众治沙造林,在村庄北面建起了一道3公里长、5000多亩的防沙林带,还在1500亩的沙生植物梭梭上嫁接肉苁蓉大获成功。

  肉苁蓉有极高的滋补药用价植,素有“沙漠人参”之称,寄生于梭梭根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靠着沙漠就得从沙漠里找生存和发展的路子。”沈嘉道笑着说,“1500亩梭梭林按户划给村民嫁接肉苁蓉,每年每户能收入2000到3000元。既能防风固沙,又不浇水,还能增加群众收入,是一项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产业。”

  沙产业因其“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特点,被称为“阳光产业”。梭梭上嫁接肉苁蓉技术是沈嘉道从外地引进的,他获知那里的人在梭梭上嫁接肉苁蓉赚了钱,专门进行了认真的了解学习,还买了6000多元的籽种,并请来一名技术人员指导下润村村民在梭梭草上嫁接肉苁蓉。目前,沈嘉道引进的这项梭梭嫁接肉苁蓉的沙产业技术已在民勤的正新、往致等多个沿沙漠村推广种植。

  “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我们初步形成了以林产业、沙产业、药草产业、畜产业等为主的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链,构建了持续稳定、形式多样的增收新机制。”民勤县林业局副局长邱竞强介绍说,“葡萄栽培、梭梭接种肉苁蓉、经济林设施栽培及穴盘育苗等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普及推广,为生态治理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多种自主选择的节水增收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