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婚庆公司处在“两低一无”状态


 婚庆行业的最大价值是服务,婚庆企业一定要把发展目光从婚礼的有形产品向精神文化领域的无形产品引申,以此奠定在行业和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我国婚庆市场规模惊人,据2010年春季婚博会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共有1145.8万对新人登记结婚,因结婚产生的直接消费总额已超6000亿元人民币。由于建国以来最大的生育高峰期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生在这一时期的人群即将于2007-2012年前后进入婚龄。  

  在结婚高峰期来临的同时,每对新人的结婚消费也直线上升,市场调查显示,大多数新婚情侣会把积蓄的31%左右用于婚庆和相关消费。在重庆,一对城市新人结婚的平均花费已达10万元人民币。

  毫无疑问,婚庆经济已成为消费市场一个新的增长点。然而,面对潜力巨大的市场,国内婚庆行业却没有领军企业,缺乏全国性的大品牌,这不能不说是整个行业的遗憾。  

  处在“两低一无”状态  

  通常说一个行业不成熟,是指这个行业处在“两低一无”的状态。即市场准入门槛低,市场集中度低:“一无”,即没有强势领军品牌。中国的婚庆行业正处在“两低一无”的状态。  

  一是市场准入门槛低。婚庆行业有10-20万元的资金就可以起步。由于市场准入门槛较低,拼价格、压成本甚至以损失诚信为代价进行竞争就成了这个行业的通病,使整个行业陷入了恶性竞争的“怪圈”,以品牌、品质为内容的高端竞争无从谈起。  

  二是婚庆行业高度分散。以武汉市为例,南京路扬子街约有40余家婚庆公司,徐东路10余家,宝丰路艳阳天一带也聚集了近10家。除这些婚庆公司聚集地外,在武汉很多街道的边边角角,在门口支上一块小木牌、两个人、一张桌子的婚庆公司数量约达300余家。婚庆企业几乎没有跨出城市边界的,更谈不上全国性品牌。  

  三是整个婚庆产业链中的各环节相对分散,有待整合。这条甜蜜产业链上的几大核心消费:婚纱摄影、婚宴酒店、交通旅游、首饰礼品、婚纱礼服等各个环节都呈现着单打独斗的状态。无论是行业中的企业还是消费者,都要分头应付和衔接众多环节。产品供给方缺乏竞争力,产品消费方身心疲惫。  

  低门槛与低集中度互为因果,让婚庆市场看似繁荣,其实只是低水平竞争。同时因为“两低”,我们在市场上看不到雄居行业之首的强势领先品牌引导行业,更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标准,没有人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大量中小企业在市场中你争我夺,甚至假冒产品横行,行业整体水平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