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位妈妈近日在家长100论坛上发帖《女儿小升初,我被逼成“变态娘”》,激烈控诉“变态的教育”,引来广大网友关注,众多家长纷纷“晒”起自己的经历。“变态娘”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确实存在许多误区和弊病,造成学校累、家长累、孩子更累……(7月3日《中国新闻网》)
“变态娘”到底有多变态?看看网上“变态娘”及她的拥趸们列的“罪状”吧:眼睛盯着的是考试成绩,耳朵听的是各路有关教育的小道消息;为了进名校,不得不扼杀女儿的钢琴兴趣,只上“培优”班;即使看到女儿被奥数折磨得内向、忧郁、少言寡语,也要活生生把女儿拽进“培优”大军……
网友“紫米”说:“变态也没办法,我们都是凡人,不能免俗,你自己不培优,却不能阻止别人去培优,这样就有差距了呀。我丫头今年准备入学,可我已经把暑期培训班安排好了。我也无奈呀,我也想让孩子好好玩玩,可入学考试怎么办呀?”
网友“姚太阳”呼应道,“整天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稍不如意,就开始实行武力,开始变态,事后又后悔。”“自己不‘变态’,就难以让孩子变‘优秀’。”
elsie60:武汉一位妈妈以女儿小升初,我被逼成“变态娘”一贴,激烈控诉了教育环境的恶劣: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拿大把的钞票送给培优机构;并陪孩子一同培优,没有节假日;眼盯考试成绩,耳听各路有关教育的小道消息,鼻嗅暗流涌动的培优市场孰优孰劣,口谈奥数。变态与无奈,教育与敛财,家长们有木有?
“大熊猫”说:“变态?变态!是呀,哪个儿女不是父母的心头肉,谁又愿意强加给孩子无尽的压力和无穷的重担,上刀山下火海,为了孩子父母愿意牺牲自己。可学习是无法替代的,竞争如此白热化,做家长的,眼睁睁的看着孩子挣扎在洪流中,疲惫着厌倦着烦恼着痛苦着、努力向所谓的岸边挤去,即使心如刀绞却不肯伸手去捞,因为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家长们都磨练出了一颗变态的心!”
荆楚网网民“李卉云”则认为,仅仅靠改变考试方式、减轻课业负担是不可能让孩子和家长们“得救”的,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改变教育成果评价体系,推行真正的素质教育,将对孩子的考评标准多元化,不仅依靠考试成绩、奥数证书,更多地参考课外活动、兴趣特长、志愿服务等,彻底改变“千校一律”比拼升学率、获奖率的状况。
中南民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李涛认为,对孩子培育,品德才是最本质的东西。特别在小学阶段,应该更关注对孩子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教会培养孩子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成长机会才是正确的方法。只要孩子的学习不是很差,能够达到一般水平的话,就没必要去培优。
如此变态的教育气候,不让学生变态才怪,不让家长变态才怪,出现变态娘实在是理所当然。何为学校?以供孩子读书学习的唯一处所,何为家?以供孩子学习之外享受温暖生活的处所。可如今,所有的地方都为了学习而设,所有的时间都为了学习而备。成年人呼吁人权,8小时之外,要求享受生活,厌倦加班,喜欢度假。可孩子呢?一天24小时,吃喝拉撒睡觉外,有几个小时不在加班?
中国教育戴着冠冕堂皇的帽子,领导哭着喊着要为孩子减负减压,信誓旦旦的要给孩子快乐的童年,转过身,却在通往快乐的大道上,设立了诸多路障,数不清的门槛,道不明的考验。结果减了这么多年,孩子的负担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蒙着面纱的教育,冷眼旁观着拥挤的道路上,孩子们争先恐后,相互争抢相互挤压相互践踏,乱成一团闹成一片。而一手促成这种混乱局面的教育,不仅无动于衷更加麻木不仁,甚至厚起脸面来指责家长们的势利和无知。若撕下教育的面纱,便会露出一张丑陋变形的面孔。
现行教育体制下,家长们耗不起!祖国的花朵更伤不起!正是这种畸形的教育体制下产生出可怜的孩子和变态的家长!什么时候教育才能恢复它本来应有的慈眉善目?还孩子幸福和快乐?还家长一个正确的心态?中国人民已经期待已久了,中国政府要做的事还很多很多。而要想让变态娘回归常态,让学生回归常态,应该从这种“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上下功夫,唯有改革已经病入膏肓的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中国才有未来!
中国教育病入膏肓,谁来挽救“变态娘”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