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在“价值中国”的读书栏目中看到我去年出版的那本《中国式“赢”》,上面有我的身份介绍。老实说,我反感这样的介绍,因为它不但有违事实,而且夸大其词。我一直想找个机会来加以公开的更正,刚好,在“价值中国”网上有个自己的主页,就此了个心愿吧。
1、我从来没有当个记者,当然不可能是什么“知名记者”。之所以出版方有此误会,大概是西安有个与我同名同姓的记者,他们就此想当然了,把此赵伯平当成了彼赵伯平。我曾向出版代理方指出过这点,但他们可能有经济方面的难处,只能将错就错到如今。
2、他们称我为改革观察家,我不知道依据何处?反正对所谓的“改革观察家”这个名头,我是第一次听说。有网友可能会说,你赵某人别得了便宜又卖乖。
事实还真的不是这样,我也有对名的追求,因为在市场社会,名是推广我的价值理念的必要条件。但我需要的名是名符其实的名,所以,凡需要花钱才能得到的荣誉我一律拒绝,同样凡需要自己花钱才能出的书,我一律不出。我出的四本书全部由出版方出钱或支付稿费{《中国企业的病根子》、《三阶梯管理》、《老调新谈》、《中国式“赢”》}。我的那本《中国企业病根子》06年时被列为“影响中国企业管理的十大团购书”,我最早还是从网上看到的,无疑谈不上支付一分钱的评审费,经得起检验。
3、出版方说我在企业变革中“惯下猛药,经企业检验后无不为之叫绝”,那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我虽然很想将自己的管理理念付诸于行,甚至于虽然有极少数企事业单位也宣称在将我的“三阶梯管理”应用于实践后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如胜利油田的基层单位,常州的一所职业院校等,但真正由我自己进行的实践严格的讲还没有。
4、顺便需要指出的是,出版方在《中国式‘赢’》一书的出版过程中,有太多的内容在未经我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作了更改,有些甚至违背了我的意思,如我对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完全持否定态度,并作了详细的批驳,但经过出版方的一番改动,原稿的批判性就大打折扣。
在中国出版业和学界,我们实在有太多无奈。这种无奈,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想像。因为有这样的无奈,二年半前,我以四十五岁的高龄,从零开始学英语,我希望在学好英语后,能够在相对要公平很多的美欧学界去推介自己的“三阶梯管理”,去证实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