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EQ),有时又称情绪智力,一个并不陌生的概念,一种经常被忽略的教育正在逐渐干扰我们的生活,影响整个社会。
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心理学家罗伯特·桑代克就提出过“社会智力”,而心理学家戴维·韦克斯在40年代的时候提到了智力中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不过,直到1989年,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迈耶和耶鲁大学的彼得·塞洛斯才在一篇学术论文中提出了“情绪智力”这个词。20世纪90年代中期,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商》一书,它迅速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戈尔曼把情绪智力定义为“能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感受,自我激励,很好地控制自己,以及在人际交往中的情绪的能力”。职业心理学家乔·马多克甚至认为情商的兴起标志着文化上的转变。
情商可分为5种情绪能力和社会能力:自知、移情、自律、自强和社交技巧。
心理学家贝蒂·拉德说:“自知意味着你知道自己当前的感受。大多数人并不做深入的思考,因为我们整天都忙忙碌碌,所以就无暇反省和自知。”一个人的自我形象与他在其他人眼中的形象越一致,他的人际关系就越成功。情商的第二个组成部分(移情)指的是不仅了解自己的情绪,还能感知周围人的情绪。拉德说:“移情能培养我们的同情心和无私精神,并能带来合作。”情商的第三部分自律,是指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能很好地处理忧郁、暴躁、愤怒等情绪,以及不胡乱发作或陷入绝望状态的能力,情商高的人能更好的从人生的挫折和低潮中恢复过来。第四部分是自强,自强的人并不需要经常的刺激来推动,他们能够很好地控制情绪,不满足与现状,不靠冲动或刺激就能采取行动。最后,社交技巧指的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来掌握人际关系的能力。
显而易见,这五种能力都将会深深影响我们整个的生活,学习,工作。然而,情商的这些能力又并非像智商一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先天的因素,他们完全可以在后天的努力中得以习得。因此,贝蒂·拉德曾一直强烈倡导将情商引入学校,并还为此写过培养情绪智力的教材。然而,可惜的是,时至今日她的这一夙愿也未能实现。尽管我们也尝试着在学校教育中加入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但是收效颇微。以至于我们的大多数学校在教育中有意忽视情商培养,甚至还刻意减去这方面的课程,因为这些课程无法提高他们的升学率,无法提高学校名誉,无法带给他们实际的好处。不仅学校如此,我们的家长也惘然不知,“一心只想高分数,两眼只看成绩单”,甚至还不断拿出头悬梁,锥刺股的陈年旧历来鞭笞孩子要发愤图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成为了学生时代的标准,读万卷书却不亲不孝;满腹经纶却呆若木鸡。
我们太过于看重表面的东西,而总是习惯于忽视内在的品质。追求高分,名牌学校已然成为我们这一时代的潮流。尽管每年都有人在呼吁要减轻学生负担,要取消高考,但是这一潮流却是愈发汹涌。一个小学生的书包沉得连一个成人提起来都费劲。除了要完成周内的作业,周末还要参加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补习班、特长班,这些连成人或许都难以承受的负担却过早的压在了这些幼小的肩膀上。童年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或许可以简化成学习和学校,因为自他们开始能走好路说好话起,他们就生活在学校里了。回想自己当年上树掏鸟蛋,下河捉鱼虾;白天泥鳅蝌蚪装满兜,晚上蛙鸣萤火伴我眠的情形,而如今小孩恐怕也只能在书本或电视上才能感受到了。
我们过早的剥夺了孩子们童年的乐趣,将一个个原本鲜活可爱的生命投放到了冷酷无情的学校机器中去,培养出来一个个性格上带有严重缺陷的“人才”。他们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雄才大略,但却不知忠孝廉礼耻;他们有解决哥德巴赫般难题的智慧,却解决不了生活中的琐事;他们习惯于被鲜花表扬所簇拥的感觉,却接受不了失败的挫折······太多的事例闯进我们的生活:日本留学生要钱不成挥刀刺母;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八名学生相约自杀以抗学校劝退;河北一农民“我给儿子当孙子”养儿二十载无一回报······。可怜我们的父母在为儿女操尽心血时却得不到正比的回报,是谁在残害我们的“人才”?
宽容不应该再给与我们的教育。人格培养的严重失衡是我们教育所应当承担起来的重大恶果。记得一位教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人总是在该玩的时候没得玩,不该玩的时候拼命玩或被人玩。一位因沉溺于网络游戏被浙大辞退的学生就说到:我从小的时候就整天被爸妈锁在房子里学习从来没有好好玩过。这难道不也正是我们现在大学生的一个真实写照吗?校园里随处可见谈情说爱,网吧里总是高朋满座,课堂上总是唧唧喔喔,手机总是按个不停。这一幕除了让人揪心、无奈外,还能怎么呢?看着这些拥有高智商却不懂尊师重教,不懂珍惜学习珍爱生命的“祖国花朵”,除了痛还是痛。
追本溯源,是谁剥夺了我们的情商,让我们变得如此麻木不仁,自私自利,唯利是图?是我们“仁慈”的父母,“严肃”的学校,“和谐”的社会。人品重过学品,诚信贵过金钱,良心大过成就。如果我们的父母能以身作则点滴相传;如果我们的学校能减少点语数外多重视德育;如果我们的社会少物质崇拜多点精神追求,我们是否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浮躁,不会出个药家鑫,不会有人叫嚣“我爸是李刚”,不会有这么多“富二代”开车狂飙?
情商,请不要总是将它停留在理论上,也不要再将一个已知是错的错误再延续下去。我们的社会需要人才更需要一个有着健全人格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