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安全基本靠吼


  今天出去采访,乘坐地铁,在换乘过程中,一老者臂佩袖标,手持扩音喇叭,不停向乘客播报“安全提示广播“,内容基本如下:乘客们请注意了啊,乘坐电梯都扶好了啊,您扶着,万一要是出现什么紧急情况,您还有反应的余地。。。

  四号线出现严重的扶梯突然逆行导致乘客摔倒并致伤亡的事故之后,很多地铁线的扶梯在乘车高峰期即关闭,出现了“正在维修”的警示牌,而周围并无工作人员维修。而这种依靠“人工”提醒的方式来规避事故出现则更加可笑,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把公共设施故障作为一种出现可能性极高的事件,提示市民自己扶好扶手以避免遭到严重伤害。

  如果仔细一些可以发现,现在地铁站使用的扶梯上都已经贴上了质检部门的通过检查的标签,但扶梯停开率依然高的惊人,最近数次乘坐四号线,某人流密集站点的扶梯都处于维护状态。不得不说,我们的地铁系统很可能在用一种“因噎废食”的方式来排除安全隐患。难道不用、不开事故就不会发生?残疾人士、老弱病幼在高峰期的步行楼梯上难道不可能被因拥挤而面临危险?市民出行的拥挤成本难道全部要让我们自己承担?

  即使是最常规的地铁站的施工质量,我也没办法相信。因为前天晚上一场暴雨,今天多个地铁站仍然遍地水桶,很多线路开通不过2、3年的时间。

  必须要承认,中国人口众多,人流量大会使扶梯长期处于满负荷、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但人口众多不是公共设施无法安全运行的理由。世界上人口密度极高的超大型城市,没有一个为自己城市地铁的安全bug寻找理由,而我们的扶梯事故却接二连三。

  晚上乘坐地铁,上车后15分钟迟迟不发车,在焦急的等待中传来广播:“因为前方车站列车未开,地铁出现延迟。”终于发车后,在下一车站继续无故等待超过5分钟,车上乘客已经开始议论纷纷。突然广播声音响起:“开往xx的列车将要到站。“与此班列车正是同一方向,有数位乘客即刻选择下车,从大家的互相对视的眼神和表情中可以看出7.23动车事故留下的恐惧。

  曾经在北京奥运期间,也有一位佩戴袖标、拿着喇叭的老爷爷在公交车站宣传:”大家都排队上车了啊,首都人民的素质就体现在您的身上啊。。。“有没有素质不是”吼“出来的,人们生命的安全也不能靠”吼“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