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录(125)
独立的中央银行与通货膨胀是什么关系?对发达国家而言,负相关关系较为明显,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似乎没有关系。
经济一体化降低了国家独立的成本。经济一体化与政治多元化正相关。
经济学的知识是由历史决定的------今天我们所有的关于经济体系的知识并不是今天早晨所发现的东西,而是我们过去所有的洞察、发现和错误出发点的总和。没有庇古就没有凯恩斯,没有凯恩斯就没有弗里德曼,没有弗里德曼就没有卢卡斯,没有卢卡斯就没有------(Blaug)
总体来说,经济学有许多学术流派,宏观经济学更甚。
正统凯恩斯学派的核心观点。第一,经济是内在不稳定的,易受到不规则的冲击;第二,经济在遭受某种扰动后,运用自身的机制,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到充分就业状态;第三,产出和就业的总水平本质是由总需求决定的,管理当局可以通过刺激总需求推进经济达到均衡状态;第四,在实施稳定政策时,对财政政策更偏爱。
中国应放缓市场化的速度。
中国改革的三部曲应是:首先宗教化;其次民主化;再次市场化。
因为没有宗教化,就没有市场交易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诚信。诚信是伦理的底线,而伦理来自敬畏意识。没有敬畏,就没有伦理,或伦理就是面子化的,而不是内在化的,或伦理就是工具性的,而不是目的性的。另外,没有宗教化,人们的精神就是空虚的,各种邪教就会趁虚而入。同时,人们在获得巨大物质收益的同时,人们的精神就会越来越空虚,很可能就是物质建设与人们的幸福度成反比例。
制度建设是有助于诚信建设的。但没有诚信,制度建设的成本也是高昂的,同时,只靠制度维持诚信,社会成本也是高昂的。
宗教文明建设有助于形成一个内在的诚信,而制度建设最多只会形成一个外在的诚信。没有内在的诚信,外在的诚信就是空壳。
没有民主化,市场化就会权贵化,权力就是市场最大的收益者。
若没有宗教化,没有民主化,只有市场化,这样的市场化最终就形成一个没有诚信的权贵市场经济。
宗教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宗教文明不是封建迷信。建设宗教文明符合唯物主义存在第一的观点,因为宗教是应对不确定性存在的一种有效方式。另外,建设宗教文明也符合实践第一的观点。还有,建设宗教文明也符合群众第一的观点。
宗教对少数哲学家而言,是一种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但对大多数群众而言,却是一个信仰问题。大多数人不需要像哲学家那样生活,那样思考,但大多数人需要精神寄托,灵魂需要有一个安息所。
祀与戎,是国家的两件大事。宗教建设对中国而言,就是一件大事,涉及到国家领土统一和精神统一两个方面。西藏问题,新疆问题,等等民族问题,就与宗教问题是密切相关的。中国目前的许多问题,就与信仰空虚是密切关联的。
中国如何宗教化,应是中西文化的一个优良结合。中国应就宗教问题展开全面讨论。应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未来中国的宗教建设应充分吸收西方宗教文明的积极成果。未来中国宗教应体现:包容性、理性、人性、爱、和平等特点。
中国建设宗教文明,应从日常生活开始。要改变目前的一些不好的习俗。
中国可以成功建设一个巨大的物质工程,同样,可以相信,中国也有能力可以成功建成一个巨大的精神工程。
宋圭武2011年7月18日写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