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下的医院集团化契机
最近一直在关注一个令人兴奋的话题,即医院的集团化发展。
作为处在西南腹地川蜀之地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充分体会到资源集中的巨大优势。为与国家、社会民众分担就医压力,华西自始至终推崇者区域医疗协同的合作方式,为兄弟医院的资源共享提供便利。无形中,也成为了西部医疗资源利用的龙头老大。
然而,近年来,也有多家医院和机构不完全希望依托行业龙头,认为从自身的优势出发,联合具有共同需求的兄弟单位,也能具备相应的行业竞争力。
近年来有这个趋势很能让人注意,即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竭力促成辖区内医院集团的形成,如深圳市政府就明确表示,要在深圳进行医院集团化建设,对大医院进行资源整合。这在某种意义上表明了政府对该模式的逐渐认可。
再如成都市,近日,成都市城西医院集团也宣告成立,其成员为: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成都市老年病医院、温江区人民医院、崇州市人民医院、大邑县人民医院、大邑县第二人民医院。集团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为龙头,并通过集团内合作与龙头医院的技术支持,使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逐步与市级医院接轨。
医院的集团化有多种方式。其一,有松散型的集团化医院。医院各为独立的法人机构,如前期和我们联系的湖南郴州市医院的南院和北院。其二,为专业化的医院管理集团,为其他医院提供相关服务,华西医院资产管理公司就是如此。
具有先进管理理论加上多年国内医疗环境浸润的医院管理集团,已经被事实证明是目前医疗卫生体系里面最具活力的一群——如北京同济华医集团,没有一分钱的银行贷款,却靠自身实力兼并、收购、委托经营着全国十多家大、中型医院。上海仁济医院集团并没有改变托管医院的性质,而且托管的大多都是力量较弱的二级医院,但它仅从管理层面对医院进行改造,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去挖掘这些医院原有的潜力,让这些医院的盈利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真正实现了规模化经营。
目前来看,对医疗资源的重新规划将是题中应有之义,而医疗资源的重新规划必将带来各类医院角色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将给各类医疗集团的扩张带来契机——为了遏制大医院的盲目扩张,重复建设,有可能会有一批类似上海申康投资公司一样的公立医院管理集团的产生,通过集团内部资源的统一调配,实现投资的最大化;而另一方面,由于国家竭力推进社区医疗的发展,三级医疗体系将转为二级医疗体系,大量的二级医院或被淘汰,或被改成专科医院,要么就只能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对于相当多急于拓展疆土的医疗集团来说,将是千载难逢的选择机会。即便是民营医院集团,也可以通过收购一些运作不善、举步维艰的中、小型民营医院进行改造,共享医院管理、营销资源,目前操作相当成功的长安医院集团、博爱医院集团就是很好的学习样板。
在此所谓“上浮下沉”的医疗机构改制的紧密东风下,不少医院单位也顺流而动,顺潮而变,走上集团化医院的发展路线。
之前提到的成都市的城西医院集团,便是一种松散型的集团化医院运作形式。各医院成员间可以做到资源共享,简化运营流程等。但是正如名著小说《亮剑》里的所阐述的一样:
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个大家庭,永远都有分裂的可能。
现实中,湖南郴州医院的治理结构的不断调整,便已经应正了这点。
因此,医院走上集团化发展的路子,不能单单靠抱团取暖,便以为能持续发展。若要坚持将集团化的优势发挥,还得依靠专业的医院管理投资机构。而这令人憧憬的盛况何时到来,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