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父亲
晚上与张祺一同看美国电影《后天》,作为美国曾经的一部颇有名气的灾难片,结局当然是喜剧性的,但中间过程绝对足够吸引人。
在一片冰天雪地里,萨姆坚定地相信父亲霍尔教授对他的教导坚决不离开公立图书馆,并且相信爸爸一定会来救他。当然霍尔教授没辜负儿子的信任,经过千辛万苦救活了儿子。
萨姆对于父亲的信任,从狭义上讲一定是他父亲非常诚信,能够说到做到;从广义上讲,更是象征百姓对国家的信任,国家对于子民的种种义务是不容推脱的。
对于爸爸的信任让萨姆度过了生死存亡的难关,同时也让我们爷俩非常感动。
相信未来
影片中,当全球降温、形成冰川已是即成事实的时候,霍尔教授问另外的气象专家“现在我们怎么办”?教授讲道“没办法了”。
事情到了不可收拾的时候,教授和专家都解决不了,就是神仙也解决不了。
对于我们,不用待到狂澜即倒的时候再想办法,虽然挽狂澜于即倒显得更悲壮、更有英雄气概,但真的不值得。
在日常的管理中,根本不是什么办法更解气、更悲壮,而是要讲什么办法更有效。
相信科学
《后天》讲的是南极的冰川融化阻断了北大西洋暖流,从而导致了全球性的低温,房产、设施设备大量损坏,人员大量伤亡。
《后天》作为充满了末日情怀的美国式的灾难片,在科学上真的有一定理论基础,但短期内绝对不会发生,就是片中所讲的六七十年内也不会发生。
从科学上讲与我们更接近,而且更恐怖的是温室气体导致的高温。
现代社会里人们对于现代科技,对于资源包括水、电、煤、气的依赖性几乎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了。
2011年的北京雨水充沛、温度不太高的情况下,不少人没有空调晚上也是睡不觉的,没有冰箱基本上不能生活。
要是真的没有电,那住在高层、超层大楼中的百姓,日子得如何过呀?
可事实是煤、油估计都会在百年内用光,仅用光伏、风能等待发电不可能满足生活的要求,更不用讲生产用电了。
假如像2006年的重庆,夏季里真的到41℃,持续30天以上,而且没的电的话我们怎么生活?
这是更大的威胁,不管我们是重视还是漠视,它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