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叫“资源管理”或“产前管理”。研究发现,资本、经济所以会出问题,均由于事先没有把资本、经济之母即资源管理好。若不是由于资本管理已无法解决日益彰显的经济社会矛盾,无创立资源管理的必须。何谓资源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对资本、经济之母的资源所进行的一种管理。与资本管理相比,资源管理优点多多,表现在,通过管理资源可实现“资源代资本增值”。资源也能像资本一样增值?还能“代资本增值”?是的,因为资本、经济都是由资源转化而来,在资源母腹中受精、发育、成长。大家知道,对孕妇进行产前管理关乎婴儿产后——产前管理的由来。——如果说马克思揭示了“资本增值”的秘密的话,那么资源管理者便揭示了“资源增值”的秘密。
1、资本管理,黔驴技穷
在阐述“资源管理”之前需要了解一下资本管理与资源管理的关系。首先,资本管理是造成资本、生产、经济过剩的罪魁。第二,资本管理解决不了资本、生产、经济过剩,就像用火救不了火。第三,通过资源管理不仅可以抑制过剩,而且还能通过资源管理实现代让资源代资本增值的目的。第四,实行资源管理不是要放弃资本管理,而是把使用不了的资本以“逆变”的方式储蓄起来,就像将直流电逆变为直流电以待来时。诚然,这里讲的资源是广义的,不仅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社会资源、无形资源等非自然资源。
(1)资本经济,过剩经济
100年前,无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还是资本主义经济学家都不曾想到在100年后的今天,世界经济会发生如此巨量的过剩状态。诚然,生产过剩、经济过剩的根源就在于资本过剩。换言之,如果不是由于资本过剩也就不会出现生产过剩、经济过剩。虽然,到目前为止,这种过剩仍然具有相对性,是某些地区和国家的事情而非具有绝对意义,但是,从整个世界的角度上去看问题,生产国剩、经济过剩已毋庸置疑。
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我们也可以把生产过剩、经济过剩理解为消费能力的严重不足;当然,亦可把上述过剩与消费能力的严重不足理解为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大家知道,资本的本质就是增值,而过剩却使资本增值与可持续增值、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于是出现了为资本增值而增值,为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的反经济现象。诚然,解决的方法是扩大消费,但资本所有者解决不了消费不足问题。
国家似乎能解决,但只靠财政、税收、利息的手段无疑也难以解决消费的严重不足,因为税收和银行利息有其各用——这是由税收和利息的性质决定的。发展科学技术事业似乎是良策,但它却在制造新的过剩。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资本所有者只好把目光投向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崛起和资本、生产、经济也在过剩,使这条路越走越窄,直至出现了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亦须找出路的地步。于是,在没有办法的背景下,管理创新或金融创新便应运而生。但是,不能不说,事实证明,其“创新”的结果非但没有解决了过剩,反而导致了史上最为严厉的次债危机,并引发全球性的金融海啸和经济膨胀。以上足以说明,无论税收、利息和技术革命还是所谓金融“创新”都解决不了资本、生产、经济过剩或消费的严重不足问题。这是因为,它们都在制造新的生产过剩,而互联网又使资金流速加快,使资本相对使用量减少。
(2)资本管理,黔驴技穷
可以肯定,无论东南亚金融危机还是之后发生的能源危机;无论是发生在美国的那场计算机技术危机还是之后仍发生于美国的次债危机,无一不是资本过剩的产物。如果没有过剩或相对过剩的资本,而索罗斯的钱又有正常投资渠道的话,其资本就不会转移到金融市场;如果投资不过剩,能源怎么会短缺?美国的资金如有出路次债危机也不会爆发。而从这个意义上说,上述一切危机都源于资本过剩。到目前为止,经济界、管理界一直没找到解决资本过剩的方法,这就造成了作为能量的资本难以找到释放其能量的场所。
资本是什么?资本就像是电厂里发出来的电,须马上为其派上用场,否则发出来的电力不仅没用,还有毁坏电力设备的可能。诚然,这是由作为经济能量、经济力量的资本的性质决定的,就像自然界的能量。
大家知道亏损会对该企业造成破坏,而它是资本投入的产物;经济危机会对经济发展造成破坏,它同样是资本投入的产物。或许,早期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没有想到资本会出现这么严重的过剩,更不会想到资本过剩还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剩余危机”,而事实上是不但产生,而且导致资本、经济能量物质的湮灭。
现在先放下资本管理都有哪些问题不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用传统资本管理方式解决不了资本、生产、经济过剩,已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办法有两个,一是给资本搞“计划生育”即“结扎”,一是扩大消费。但这两种办法在现有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制度下难以做到,因为牵涉到资本变质,又牵涉到制度“变性”。
2、管理资源,柳暗花明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存在着解决不了的矛盾,所以才想到“用武装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方法;现在看来,在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存在资本、生产、经济过剩的矛盾。可见,此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实行什么制度有联系,但无必然联系。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否,方法总比困难多。诚然。在这方面,具有制度优越性的社会主义中国无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因为世界经济是大家的经济。于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经济模式、管理方式便在中国的大地上兴起——资源经济和资源管理。
(1)资源经济,异军突起
在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在保护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利益,所以,要想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对资本实行“计划生育”简直是不可能的;而事实上是,即便是在社会主义中国,我们也很难做到给资本实行“计划生育”,因为它不但会损害社会主义私有企业的利益,也会损害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利益,也就不要说谁的资本本质都体现为增值。诚然,这不是说在社会主义国家和在资本主义国家就不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对资本增值予以限制,而是说如果限制了资本增值就等于限制了经济社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系悖论。看来,要想解决资本、产能、经济过剩问题只有走“扩大消费”这一条路了。可是,一个新问题又产生,就是任何一个资本家都不可能为销售而把利润派送给广大的消费者群体。
不要说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做不到,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同样做不到。那么,政府是否就能做到?毫无疑问,同样也做不到。或许将来有一天能够做到,但今天暂时做不到,因为财政收入的主要用途是公用事业和国防事业。次债危机爆发后,有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曾经尝试过“发红包”,但能够坚持不下来的没有,也就不要说财政收入有限,均存在赤字。面对过剩,总以“万物之灵”自居的人类就再没有办法了吗?
有,而它不是别的,正是实行资源经济。所谓资源经济,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改变资源性质与结构来达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比如,中国由计划经济转化为市场经济就属于通过改变资源性质与结构而达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目的的。毋庸置疑,无论实行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是一个改变无形资源性质与结构的问题。以上至少可以说明,通过改变无形资源的性质与结构,可以达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目的的。
(2)管理资源,柳暗花明
一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将各种资源转化为资本的历史——资源资本化;但是,不能不说,由于资本、生产、经济过剩这部历史出现了谁也不想见到的“逆变状态”——资本资源化。诚然,资本资源化与资源资本化互为“逆变状态”。何以会出现“资本资源化”?通过上述可以使我们了解到,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生产、经济出现了过剩。我们为何就不能尝试用资源的方法解决资本的过剩问题?
凭什么说用资源的方法能解决生产、资本、经济过剩问题?不凭别的,就凭“资源是资本之母”。什么意思?就是说由于“资源是资本之母”,所以资源可以决定要不要这个“资源之子”——资本。也就是说通过控制资源我们也能达到制约资本过剩、过度增值的目的。其中,如果有必要,当然可以给“资本之母”之资源实施“结扎术”而达到使资本“计划生育”的目的。诚然,我这里讲的资源是广义的。
资源经济的“资源”主要指社会资源,无形资源、制度资源、文化资源和科学技术资源。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在资源经济中就不包含对自然资源、有形资源的资源性质与结构的改造。比如,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清洁能源、循环经济、节约经济等就属于改变自然资源、有形资源性质与结构的例子。诚然,在这些方面,由于中国存在着“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其技术虽然落后,但却有后发优势。
实行资源经济显然离不开对各种资源所进行管理,尤其是对社会资源,无形资源、制度资源、文化资源和科学技术资源的管理,就越发地显得重要了。因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一次又一次技术革命的完成,社会资源如制度资源的价值已经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看好。谁能说经济社会制度,尤其是分配制度的改变没有价值?而事实上是,每一次经济社会的进步都是从分配制度的变革开始的!
3、资源管理,决胜千里
资源管理又叫“越前管理”,就是说一个经济体一旦实行了资源管理其管理就不再是“现在”而是“未来”了。诚然,依然因为“资源是资本之母”。大家不妨设想,如果能对“资本之母”进行管理,那不就等于对资本产前、产中即对“资本胎儿”进行管理了吗?而与资本管理相比,当然有“越前”性质。资本主义管理学家做梦也想不到中国人会发明“资源管理”,因为他们从来不承认“资源”也具有资本增值能力。
(1)资本悟空,资源腹中
能认识到“资源是资本之母”对于管理者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未来意义,它是管理者能够做一个“事先诸葛亮”的前提。过去,人们之所以会把一些原本很简单的问题给复杂化,原因就是由于认识不到这一点。不要以为这仅仅是“谁是母亲”和“谁是儿子”的问题,而事实上是,只要人们能够把“谁是母亲”和“谁是儿子”的问题“事先”给敲定,别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对于企业的管理者,目的不就是为了实现资本的增殖与可持续增殖?对于宏观经济管理者,目的不就是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如此,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把研究对象、管理对象确定为“资本之母”或“经济之母”?这是多么简单而又深刻的命题?这又是多么深刻而由伟大的管理学新发现!
在这里须告诉大家,无论资本或经济的“孙悟空”有多大本事都逃不出资源之“如来佛”的手掌。什么意思?就是说,“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资本或经济始终都在资源之母的母腹,不可能超越”。这又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资本、经济都具有资源性”,表现为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资本、经济都是资源。反之,如果再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资源本身就有资本性、经济性。
土地、能源是什么?当然是资源,可是,土地、能源不仅可以当商品卖,还能直接用于投资。当然,土地、能源的本身也势必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因为一个国家土地资源、能源的丰富程度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这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发展趋势。比如,海湾地区盛产石油,其国家的经济便有浓重的石油色彩。当然,这里只讲了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经济学、管理学意义更大,因为资源不仅是资本、经济的母亲,也是资本、经济的未来。
(2)资源管理,管理越前
凭什么说资源也是资本、经济的未来?有依据吗?第一,在人类产生之前在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地球上就已经有各种自然资源,即经济、资本都是由各种资源转化而来。第二,经济事物均产生、存在、运动并始终发展于资源的母腹中,无论人类有多么大的本事都不能离开各种资源而独立。第三,资本、经济发展受包括社会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的绝对制约。第四,资源可利用水平决定经济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
作为管理者,如果能把观察视觉从某一个事物的本身扩展到该事物产生、成长、发展、壮大的母体,不仅能使观察者、管理者对客观经济事物的认识大大提前,而且还能把对资本、经济的的管理提前到产前、产中、产后,当然有未来意义了。如果能准确或较准确把握资本、经济的运动趋势,就成为“事先诸葛亮”呢。什么叫“事先诸葛亮”?不就是“事先就知道”?——上述这就是认识“资源是资本之母”的意义。
当然,这一思想是建立在“资源是资本之母”之前提上,因为只有能够确认“资源”就是资本、经济“之母”使,才能对资本、经济之母何时发情、排卵、受精、怀孕、分娩等进行管理——这就好像我们过去搞“资本管理”是对“资本婴儿”的管理,而现在搞的“资源管理”是对“资本胎儿”管理一样——提前到“资本母腹”或“资本胎儿”。当然,如果可能,还能把管理提前到如何生产“资本卵子”和“资本精子”。总之,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管理模式,只要我们能够把它实行起来,一些用“资本管理”的方法压根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当然,在实行之前,还需要提前做许多准备工作,比如,需要首先对资源进行分类、等级、统计、核算和分析等,以便提供管理依据。否则,就会由于准备工作欠缺,而使资源管理失败。
而在资源管理方面,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做到了。比如,先让一部分人富于起来,先让一部分沿海城市开放起来;比如西部大开发和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立,无一不具有资源管理的性质与意义。
越前管理:中国式管理境界(45)
评论
1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