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奢侈品如买白菜


 7万多元的一款铂金包,订了一年还买不到;一位VIP客户,年初至今已刷掉700多万元……在欧美消费者还捂紧钱包时,中国的高档消费已出现井喷――买奢侈品如同买白菜。某国际名品集团行政总裁说,今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去年仅中国内地富豪,就买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奢侈品。”对于全球的奢侈品品牌而言,中国消费者既年轻又有强大的消费潜力。暨南大学经济学系主任刘金山教授表示,奢侈品消费将在中国形成“排浪式”的浪潮。

  ■反感

  这个纪录让人蒙羞

  中国有很多纪录,现在又多了奢侈品消费纪录,只是这个纪录让人很不舒服。据专家分析,中国奢侈品消费正在进入黄金(1602.20,-0.20,-0.01%)时期。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中国已经出现了一批有消费能力的富人阶层,他们追求品位和个性化消费;二是在首先富裕起来的阶层中,奢侈品形成一种示范效应,也让白领、小老板开始追逐,变成“排浪式”的消费浪潮;三是现在许多独生子女踏入社会,他们的消费观念已经改变,而且家庭也有实力支撑他们的这一消费观念。

  在我看来,奢侈品消费第一,其实还隐含着一个事实,即腐败,就是公款消费。有多少腐败官员借着出国考察的机会消费奢侈品?又有多少“裸官”的家属在国外奢侈消费?从温州市鹿城区原区委书记杨湘洪,到福建省工商局原局长周金伙等,恐怕都是奢侈品消费大军中的一员。富人的财富观念需要重塑,官员的监督机制需要完善,在漏洞百出的背景下,奢侈品消费全球第一,不仅不会感到光荣,相反却是件很羞耻的事。郭文斌

  某些政府部门应脸红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2008年世界各国人均GDP排名,卢森堡以113043美元居首,美国以46859美元居世界第15位,中国以3315美元居第106位。这就是说,从总体上看,中国还很不富裕,在未富先奢的情况下,我国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最大埋单者,自然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而当前,谁最该为中国成为奢侈品消费全球第一而脸红呢?

  奢侈品消费在我国形成“排浪式”热潮,是有着“示范者”的,而最大的“示范者”就是一些政府部门。当前,一些政府部门奢侈消费早已不再是什么秘密。更有甚者,一些地方政府的财力非常困难,但却大手笔兴建豪华办公楼等;还有一些政府部门官员所乘坐的公车按照行政级别是一个比一个豪华等等。一个奢侈浪费的政府,很可能将其奢侈浪费传染给整个社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全球第一,一些政府部门最应该感到脸红。徐经胜

  别光拿富人素质说事

  全球四分之一奢侈品由中国人买单也不见得是多坏的事情,这至少证明一部分人确实是有钱了。更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于,在这些奢侈品中,到底有多少是中国制造的?奢侈品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贵,重要原因是其中的人工费要比制造普通商品高得多,有一部分奢侈品甚至是纯手工产品。如果我们能够制造更多的奢侈品的话,对提高工人的收入以及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大有好处。而我们目前产品的技术含量到底有多高呢,大都是在靠廉价劳动力来赚取微薄的利润吧?还有,制造奢侈品所消耗的资源并不一定就比普通商品高多少,但其利润却高得多得多。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我们是奢侈品消费大国了,可我们不过是在用自己的钞票拉动别的国家的消费而已。事实上,奢侈品的消费也是消费,而且其“消费质量”应该更高,但我们既没有重视这个奢侈品消费市场,似乎也没有制造更多的奢侈品的能力。光拿富人的素质说事有意义吗?刘宇

  ■观察

  并不代表百姓有钱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富人数量在全球排名第四”。只不过,中国富人多并不代表中国人有钱,这是两个概念。所以,“全球1/4奢侈品由中国人买单,买奢侈品如同买菜”其实是一个伪命题,确切的说法应该是“中国富人买奢侈品如同买菜”。不过,中国富人的消费能力之高令外国人都有些瞠目结舌,这倒是个事实。

  购买全球四分之一奢侈品的富人有多少呢?虽然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字,但想来相对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而言还是“少数中的少数”,顶多不会超过“1%”――而与“1%”人群的奢侈品构成强烈反差的,则是“99%”的大白菜。富人买奢侈品如同买菜,在物价渐涨而工资不涨的语境下,咱们买菜却越来越觉得奢侈,必须得精打细算。月收入不过千把块,一棵大白菜都要四五块,怎能不觉得奢侈?这也是一个事实。上述两种事实,反衬出了不同群体的生存图景。当然了,富人有富人的生活,咱们有咱们的日子,大可不必是因为富人奢侈而“仇富”。王艳

  这是对国人的提醒

  以奢侈品来显示身份和获得认同,是当下奢侈品消费的主要目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大多数国人怀着复杂的心情看待奢侈品。不过,就我国现阶段来说,相当数量的财富用于非生产性消费、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等,对于整个社会发展而言并非幸事。因为奢侈品的消费行为是收入差距扩大的产物,尽管适度的收入差距能够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收入差距过大却会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产生负面影响。

  还有两点需要提及,一是在奢侈性消费中,还有公共消费行为和个人消费行为之分。如果是公共消费行为的话,那就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财,是一种犯罪行为。二是在社会转型分化过程中,利益矛盾和冲突已经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矛盾。奢侈性消费与生存性消费之间的矛盾也是利益冲突的反映。这种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伤害个体利益、局部利益,而且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笔者以为,全球1/4奢侈品由中国人买单,买奢侈品如同买白菜,是对社会和国人的提醒,对这种现象进行理性反思是一个重要课题。朱四倍

  ■延伸

  奢侈品消费

  压榨生存资源

  富人奢侈不仅导致了大量社会财富的无序浪费,渗透和影响了社会奢靡之风的形成,还过度透支消耗了社会资源。所以,富人奢侈表面似乎纯属“个人自由”,但实际上却正在通过财富支出来压榨普通人的生存资源,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即便放眼全球,此风也当休矣。

  “未来的奢侈将告别非必需品,而追逐必需品。在消费疯狂增长的影响下,紧俏的、稀有的、昂贵的及受青睐的将不再是高速汽车、金表、成箱的香槟和香水等大街上随处可见的东西,而是像宁静的时光、足够的水和空气等基本条件。”作家兼新闻工作者汉斯・马格奴斯・恩森贝格在德国《明镜》周刊撰文论述奢侈的未来走向。当透支资源到一定程度,“奢侈的空气”就会取代别墅、豪车和雪茄成为稀有高价物质,让富人转而趋之若鹜。真到那一天,普通人又该怎么办?看上去,这是“杞人忧天”,但倘若膨胀的欲望得不到遏制,谁又能说这不会成为现实?陈一舟

  ■声音

  一份公开的公民建议书

  发生在我们这里的奢侈品畅销现象很复杂、很不公平,绝对不是荣耀,而是一份公开的公民建议书,它严肃地告诫国家立法者和政策制定者,大力改革社会资源分配制度再也不能等待下去了。(12月23日《大河报》)

  制造出奢侈品才是有本事

  好消息是反映出中国不少人的财富在继续上升,购买力在继续增加,但是这种购买力的增加并不代表国家实力相应的上升。购买奢侈品并不是本事,有本事的要能够自己制造出奢侈品,来赚人家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