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家,你OUT了吗?


  温总理说,银行家的身上要流着道德的血液。我认为这句话真是逼出来的。但是,中国金融的银行机制几乎都是仿效美国的。(中国金融前30年学习苏联,后30年学美国),美国是什么?是资本主义,以资为本的体制。资本主义就是最大限度的攫取财富。怎么可能让道德流在血液呢?马克思不是早就说过吗?资本家每个毛细血管都流着肮脏的血液吗? 现在的银行家,不是献媚于富人,就是献媚于高官。心里哪里装着底层的民众。这实际上就不能称之为“大气”。 “大气”,不是说非让你像陈光标还是曹德旺那样进行大规模的捐款。大气通常指一个人胸襟宽广,思考问题洞明事理,深明大义,办事大方得体。中国的金融有没有践行“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的说,当然有了。比如什么什么地方已经落实了三农发展基金,小额贷款也发了不少。有的说,哪里哪里的民资都活跃,充分弥补了正规金融的不足。诸如此类吧,总体来说是朝着“贴近”在努力。

  让创业投资去“保民生,促就业”?有那么高尚的事情吗?脑子进水了吧!许多人就是这样想的。不说对与错。至少是不大气的。“大气”是一种追求,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修养的境界。达到这种境界,讲政治是必要的前提,更是重要的保证。到今天我算弄明白了,那些呼吁搞创业投资不要关心政治的好心人,是想告诉我。搞创业投资就是要好好的为你管理的资本服务,赚钱才是第一位的。其他的都不要谈。我现在一说国家的大政方针,就有人说我,搞投资不要关心政治。与你有害。我知道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搞投资要不要关心政治?我的观点是必须关心。甚至投资的成败很大成分也取决于政治环境这一大背景。做创业投资,要不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的说,要。有的说,不需要。我以为在现在之中国是需要的。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才能在众多复杂矛盾中,在纷纭混沌的现象中,透过表面发现本质,理清大事小事,分出孰轻孰重,找出主要矛盾,抓住关键问题。做创业投资,尤其是中国的官办基金,如若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观点、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就不可能有战略头脑、豁达胸怀和全局意识,不可能比别人站得高、看得远,就不可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创业投资的客观规律,同时也不会产生人格魅力的示范效应、激励效应、以及精神的感召力。人格影响力是构建领导干部“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要方面。领导干部在群众心目中威信高不高,在群众中有没有感召力、影响力,其人格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 

  以人为本,还是以资为本?中央高明的和资本主义划清了界限!如果到现在还认不清这个大背景,我只能说你已经OUT了。最近看学习党史时,发现一本书上记载了胡耀邦在1978年冬天的一个晚上说了一句非常富有哲理的话。他说:什么叫“先知先觉”?其实只有一个意思,就是思想领先一筹,行动先走一步,原来不想向前走的人也要跟着走这一步……在一个堤坝上,华国锋一锄头打开一个缺口,历史的潮流究竟把缺口冲破多大,这就完全要看人民的力量了,谁也不能事先估计到。 在学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时,我感触最深的是,总书记也不是神,他就像邓小平当年在南海画了一个圈一样。未来怎么办?就看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