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脊梁”奖,暴露社会治理乱象


“共和国脊梁”奖,暴露社会治理乱象

有关倪萍获评“共和国脊梁”一事,成为这两天媒体的热议。针对李承鹏提出的异议,倪萍回应“不配拿这个奖,仅是沾了职业的光”。而好戏更在后头,网友刘先明爆料,他曾收到主办方发给的材料,称可申报“中华脊梁·十大杰出人物”等10个奖项,其所在单位则可申报“全国行业发展功勋单位”等奖项,同时可将其事迹编入《中华脊梁》大型文献,只是需要向主办方缴纳9800元费用。

按照笔者多年来的观察,刘先明的爆料内容具有极高的可信度,结合事后《功勋中国网》已被关闭,邀请函中留下的手机号和座机都无人接听,就很容易判断出这样的一场评选,其实是一场旨在骗取急于获奖者钱财的闹剧

倪萍作为央视节目主持人、演员,和老艺术家田华、导演张继刚、评书名家刘兰芳等300多人一起获评“共和国脊梁”功勋人物、杰出人物等称号,肯定是被骗了,但在这些受骗的人当中,应该并非每个人都是“花钱买奖”,因为被授予“共和国脊梁”这样的称誉,主办方会考虑获奖人当中必须有一部分名人,而倪萍、田华、刘兰芳等,就是主办方用来装点门面的,他们即使不掏钱,也能获得该奖项。但这些名人获奖者高兴拿这个奖,至少暴露出他们自我感觉好、判断力太差、虚荣心强的弱点。我相信倪萍自身没有缴费,但却不同意她的“共和国脊梁评选未收费”说。

笔者以为,这样的一出闹剧,也再次暴露出当前中国社会治理乱象:

一方面,狗屁机构为何能能弄出冠名“共和国”的奖项来。此次“共和国脊梁”奖的主办方为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中华文学基金会等,笔者疑惑,这些狗屁机构,怎么就可以随便弄出个冠名“共和国”的奖项呢?我记得工商企业注册,冠名“中国”、“中华”及省名甚至市名,都必须具备相当苛刻的条件,为何一些狗屁机构,动不动就能弄出个冠名“中国”、“中华”“全国”、“某省”、“某市”的奖项来,这事总得有部门管吧?

另一方面,也凸显出中国评比过多、过滥的弊端。当今中国评比、达标的频繁程度及种类之多,绝对没有第二个国家可与之相比,当我们看到一个单位的荣誉室里摆满了奖状、奖杯、匾额、荣誉证书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因为这些而误认为该单位取得了什么特别卓越的成就,因为中国所有单位都是这样,这些只能说明荣誉贬值。多若牛毛的奖项设置,令人难以分辨真假,而过多、过滥的奖项背后,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则是中国各级党政机关各自为政,纷纷向下属施展自身影响、纷纷做好人的行政胡乱行为乱象。而反映出来的深层次原因,则是部门揽权、滥权等腐败现象的延伸。

 


推荐导读“李昌奎”案专辑:
面对山西死刑犯,网友评论令云南不安
又是云南!割农妇头、杀三岁娃,看高院咋判?
判李昌奎活命,将成“邪恶标杆”

就“李昌奎”案,十问云南高院

改判李昌奎死缓,为制造一个判例?
云南高院,需请有道德的法盲上上课
奸一杀二(含3岁娃)判死缓,仅仅是法官昏聩?
新闻链接:
倪萍回应被评“共和国脊梁”:不存在花钱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