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包围城市


       据有关数据显示未来5-10年中国成长最快的“新兴市场”是那些人口在300万以下的三四级城市。伴随着中国第二次城市化的到来,未来20年内中国将大约3亿人口从偏远农村地区移居到城市,这其中三四线城市将是主要接纳地——这相当于将美国全部人口都搬迁到中国,三四线城市的“新兴市场”的凸显是建立在城市化基础之上。在三四线城市消费潜力不断显现的同时,一二线城市的消费潜力不断呈现和态势,拓展市场的成本也不断增加,虽然如此,但很多企业要不就是兵败三四线城市,要不就是做壁上观,等待三四线市场的进一步的成熟,犹如三十年前许多跨国企业对待是否进入中国市场问题上的犹豫不决一般。

    固然,三四线市场的消费习性与一二线市场存在巨大差异,在市场规模、成长速度、消费者消费能力和营销环境上无法与成熟的一二线城市相媲美,又因为各三四级市场的消费偏好又各有不同,如东北的消费者偏好与华南的消费者偏好肯定不同,这必然导致无法用一种有效的市场策略来指导所有市场的运作。但问题与机遇往往是共存的,与成熟的一二线市场而言,三四线市场市场饱和度低、品牌渗透率低,大多数消费者在很多品类上都是初次消费,而非改善性消费。品牌的传播认知成本低。同时“浅而广”的市场特点,对拉升生意同样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三四线城市无论从企业的战略选择、品牌传播和营销拓展而言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拓展三四线市场无论对跨国企业,还是国内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具有重要意义或至关重要的意义,读懂三四级市场特点,基本可以了解“中国化的市场经济”的市场化的特点,同时也可以看明白中国化的生意之道,毕竟绝大多数中国人还是生活在三四线城市。如何选择一个有效的三四线市场拓展策略,关键是要了解三四线城市的消费习惯共性与特性!
    在许多企业眼里,三四级城市的消费形态是非常矛盾——时而保守时而开放,不愿落伍又不愿出格;乐意花费上千元购买那些功能炫目但却很少被用到的“山寨机”,却很少为国际品牌、功能卓越的运动鞋买单;在购买食物时分毫必争,同时却为高档电器一抛千金,在网上搜索比较消费信息,但临门一脚却是朋友的一句推荐;这是典型的趋优消费与趋低消费的结合。这不是三四级市场的消费特征,而是整个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在自己认为重要的方面不惜重金,而其他方面则斤斤计较。只是处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的表现形式不同。
    三四线城市是典型的“熟人社会”,这与一二线城市的“陌生人社会”存在明显的不同,社会生活形态导产生了商业思维路径的不同,导出的生意行为自然也是大有不同。对于生长在三四线城市的人都会深刻理解到,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大家基本上都是亲连亲,故连故。人们的工作、生活几乎都是围绕“熟人”关系而开展。因此对于个体而言,集体的认同感极为重要,这是三四线城市的生存之道。这种集体认同感反映到购买行为上则是在追求集体认同感要高于凸现个人价值。

   三四线城市的“熟人社会”的生存之道决定了三四线城市的购买逻辑,三四线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见得比一二线城市少多少,但所体现出来的迥然不同的购买行为实质上是不同消费价值梯度。在一二线城市消费行为的价值梯度是纵向的,引领消费者潮流的永远是在金字塔顶层的少数派,他们拥有的丰富的消费知识、经验、乐于尝试新鲜事物,他们是新品类、新产品的尝试者和消费趋势的引领者,以共同的价值取向为区隔,组建不同的消费行为小群体,在他们眼中,感觉性价比要远远大于产品的性价比,在一二线城市讲品牌,更多的是价值的认同。而在三四线城市则凸现的是横向消费行为价值尺度,真正影响普罗大众,左右产品口碑是金字塔中间层级—中庸性消费者,既不追求消费冒进,也不落伍于社会,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却只是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尝试,只要有些与众不同即可。

    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差异,除了所处的生存环境不同之外,还是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的。三四线城市居民由于对各种消费信息的不对称,在自己所熟悉的品类有自己心理性价比的参照物,可以分毫必争,属于趋低消费,如食品、服装等;而在一些不熟悉的品类中,由于缺乏足够的购买信息,没有性价比的参照物,缺乏自信与安全感(炫耀性消费除外),故熟人的建议与广告的力量凸显出来,在三四线城市中,品牌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安全。如消费者会把对冰箱品牌——海尔的信赖,延伸到对海尔电脑等其他品类上去。所以说三四线城市的趋优与趋低消费很大程度上与消费信息的不对称有很大关系,故从品牌传播的意义来说,在央视投广告,在生意的角度上很大程度是针对三四线城市的城市的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不安全感,用一句家里的话就是“能在央视打广告的企业都是有实力的”(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基本不把央视当回事)。

    正是由于三四线城市的独特的生意环境与商业氛围,产生了独特的生意行为,以晋江运动鞋为例,众所周知晋江运动鞋的成功是:“高空广告拉动”+“渠道围剿策略+三四线城市发力”,这是晋江运动鞋企业多年总结下来企业成功路径,而其路径背后的生意思考又是什么呢,从战略上来说,耐克、阿迪、李宁长期把控一二线城市主要市场份额,晋江系无论从企业实力、品牌影响力来说难以与三巨头抗衡,与其在一二线城市备受欺压,不如到三巨头鞭长莫及的三四线市场大展拳脚,农村包围城市。把三四线市场做起来后反攻一二线市场。正是这种战略的导向,产生了“渠道围剿策略”这种营销策略的产生,占据三四线城市核心的商业区,高大宽阔的专卖店,不断变化的时尚款式,亲民的价格,典型的大牌的体验,实惠的价格是三四线市场最欢迎的。从品牌的角度来说,晋江系主要是针对以高中生为主体的年轻人,这群生长在集体主义占主流价值观的叛逆期消费者,对所生活环境的渴望宣扬自我,叛逆性极强,这种情绪传染到日常的穿着打扮(三四线城市年轻人宣扬的更多是个性,而一二线城市则更多的是自信,在上海穿着最引人注目的大多都是外地人),所以那些看起来有些怪异的“我喜欢,我选择”、“穿什么,就是什么”、“比快乐,谁怕谁”的诉求的背后是有着对生意、对消费者有着深刻理解与洞察(JUST DO IT体现更多是在自信需求下的国际化)。在媒体投放方面,晋江系主要围绕央视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三四线城市的信息不对称。
    对于三、四线城市的拓展,没有必然一致的商业模式,但核心是抓住三四线城市的生存环境特点与消费者的需求变好。
补充:
    三四线城市的消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正在因为网络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淡化,2009年有将近一半的淘宝商品卖到地级市以下的市场,而且三四级城市的注册会员数增速、成交额增速均超过120%,而同期一二线城市的这两项数值则是80%。网络购物对于一二线城市而言,提供的价值可能是价格与便利;而对于三四线城市而言,则可能是更多的品类与SKU.如优衣库淘宝旗舰店在淘宝开业仅仅11天,就有43万人光临,消费410万元,平均每天有4万笔交易,成交额和客流量相当于其再中国实体店之和,而后者是优衣库进入中国9年时间才积累下的成果。但无论怎么样,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行为偏好在中期内是很难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