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行】局势呼唤中国尽快出台《南海白皮书》


  南海局势日益升级,已然成为亚洲安全局势不稳定的漩涡中心,也日渐成为中东乱局之外的国际局势热点,是中国崛起道路上面临最大的挑战之一。除周边相关各国动作频频外,区域外大国也出于全球和地区战略考虑以“南海通行安全”为由涉足其中,纷纷要求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做到“公开、透明”。这是要求中国对下述三个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和表态:

  1、中国对南海主权到底有哪些主张?对“九段线”(或称“U型线”)是“国界线”(或称“疆界线”)进行主权主张还是对“九段线”所划范围内的岛礁进行主权主张?

  2、中国对主权主张的依据是什么?

  3、南海争端的由来以及中国对解决争端的立场、态度、措施是什么?

  上述三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第二点是核心,是其它问题合理与否的立脚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我国政府对上述问题以一个总括性的文件加以系统、明确的表述和宣示,暂时还停留在口头上“中国对南海拥有不可争辩的主权”以及一些零零散散的声明、论述、文章对这一主张做支撑,对平息当前越演越烈的南海争端显得立场和态度有些“模糊不清”。南海问题如今已成为东南亚安全局势最具挑战性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数年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关系到与区域外大国的关系。因此,有必要以《白皮书》的形式明确表达我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

  可能有人认为,目前已知的一系列历史资料、声明、论述、文章等已经足够了,不用再费精力另搞一套文件了,这是值得商榷的。一些周边国家继续得寸进尺开发南海资源,一些区域外大国也向中国发难,两种势力沆瀣一气,显然他们觉得有隙可钻、有机可乘。一些友好国家也希望我们对南海问题有一明确立场以避免争端持续升级,东南亚局势的不稳定对我国不利,对其他各国都是不利的。

  可能还有人认为,主权纷争最终是要通过武力来解决的,其它都是“可怜无补费精神”。这种看法也是值得商榷的。我们始终奉行的是和平外交政策,这不等于说我们害怕战争,战争只是一切和平手段都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手段。换句话说,战争毕竟是残酷的,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和平解决的希望,我们就做百分之百的努力以避免战争的发生。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先礼后兵”的原则。在目前南海局势下,这个“礼”就是需要我们将立场和态度以官方文件明确表达出来,最好的官方表达形式莫过于《白皮书》了。有了《南海白皮书》,不仅将我们的立场和态度告知相关各国,也为我们自己的外交、军事、经济开发等有了明确的依据和对外一致的政策口径,做到“对内清晰、对外透明”。

  还有人担心,在目前情况下发表《南海白皮书》会引发更大的争议。这种担心是令人费解的。这种担心似乎是在告诉人家:我们对南海主权主张的依据是不足的,没有足够的底气去与人家争议主权问题。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先后就国内外一些重大问题发布了72个《白皮书》,对内对外都起到了端正视听的积极作用。由于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有必要以专题的形式发布南海问题《白皮书》,核心应当是对主权主张的依据,这需要各方面专家、学者将历史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成为系统化、条理化的核心内容。其次,是将争端的由来和我们对解决争端的大政方针明确无误地告白于天下。对这一大政方针,笔者在《中国战略网》发表的《解决南海争端的大战略思考》(http://blog.chinaiiss.com/hqx2011/blog/view/34718)一文里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核心的意见有三点供参考:

  ●中国政府以《国际海洋法公约》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有关无害通行权条款为原则,保证世界各国自由通行南海。如果对此表示怀疑和担心,无论区域内还是区域外国家,中国政府均可以政府间双边协议的方式予以明确的保证。

  ●对于有领海和岛礁主权争议的区域内国家,中国政府本着“搁置争议、维持现状”和“消除争议、互利双赢”的方针和平解决争议,即:欢迎争议方与我国政府就领海划界问题展开“双边对谈”,最终以双边认可的“划界协议”和平解决争端;在没有达成双边“划界协议”之前,为避免军事冲突和紧张局势升级,双方可以暂时搁置争议,就“维持现状”展开“双边对谈”;对与中国政府达成双边“划界协议”的,中国政府将按照双边协议给予对方最大的经济利益的实惠和保证,达到世代和平友好相处和互利双赢的长远目标。

  ●对于不愿与中国政府进行双边“划界协议”谈判的,中国政府保留收复被非法侵占的岛礁和海域的权利;对本《白皮书》发布后继续扩大侵占范围的,中国政府将随时采取军事行动迫使其退回到原有状态,并保留一并收回所有被非法侵占的岛礁和海域的权利。

  毫不含糊的原则性和游刃有余的灵活性应成为《南海白皮书》的精髓。相信我国政府正在做着这项工作,出台仅仅是时间问题。

  

  【附录】中国政府历年来发布的《白皮书》目录

  西藏和平解放60年

  中国的对外援助

  2010年中国的国防

  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

  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

  2009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

  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

  中国互联网状况

  

  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新疆的发展与进步

  西藏民主改革50年

  《中国的减灾行动》

  2008年中国的国防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西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中国的药品安全监管状况

  中国的法治建设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

  中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

  2006年中国的国防

  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

  2006年中国的航天

  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2005)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的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努力

  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进展

  200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2004年中国的国防

  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

  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

  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

  200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

  中国的矿产资源政策

  中国的防扩散政策和措施

  新疆的历史与发展

  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2002年中国的国防

  中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状况

  西藏的现代化发展

  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

  200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

  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

  中国的航天

  2000年中国的国防

  中国的禁毒

  西藏文化的发展

  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

  中国人权发展50年

  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及其实践

  1998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

  中国的国防

  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中国的人权状况

  中国改造罪犯的状况

  西藏的主权归属与人权状况

  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

  中国妇女的状况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中国的计划生育

  中国的军备控制与裁军

  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

  中国的儿童状况

  中国的环境保护

  中国的粮食问题

  关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

  一九九六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

  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

  西藏自治区人权事业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