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统筹制度的完善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


  中国城乡统筹制度的完善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

   据人民日报报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0年调查发现,举家外出农民工已占到外出务工农民的25%左右。农民工举家进城,无房、无户籍、无社保、难融入城市,收入虽然增加不少,但面对的生活压力也很大。农民工希望在这里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但融入城市并不那么容易!中国城乡统筹制度的完善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

  实行城乡统筹是因为农村和城市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农村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才能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但是,中央强调要城乡统筹,还有更为具体的,或者说更加直接的原因,这就是,长期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严重的二元结构,城乡分割,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局限于“三农”内部,“三农”问题无法解决,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行城乡统筹。

  协调城乡统筹是要把挖掘农业自身潜力与工业反哺农业结合起来,把扩大农村就业与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结合起来,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稳步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形成城乡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就是要改变和摈弃过去那种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分治”的观念和做法,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削弱并逐步清除城乡之间的樊篱,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确定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重大经济政策的时候,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重庆市和成都市(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则是为了探索改变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希望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在各个方面,享有与城市居民一样平等的权利、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同质化的生活条件。

  “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内涵是,首先做大城市,然后由城市反哺农村,最后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中国上个世纪80 年代出现了深圳经济特区,90年代出现上海浦东新区、进入21世纪有渤海新区。如今,成都、重庆成为了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成渝特区),它的意义可以与当年的深圳、浦东、渤海新区相媲美。由于是综合改革试验区,因此区内将享有特殊政策。

  2009年1月26日,国发〔2009〕3号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全文38条,提出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改革试验,建立统筹城乡发展体制,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允许先行先试,推动改革试验尽快取得进展。要抓紧制定并组织实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建立健全改革创新的程序性规范及推进机制。对具有突破性的改革试验实行项目化管理,建立目标责任制度和纠错机制,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及时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引导改革试验积极稳妥推进。

  城乡统筹的逻辑

  城乡统筹的几个基本问题

  成都统筹城乡科学发展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