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和房价准备裸奔-----一起像换妻一样被自己忽悠-----最后的房价晚餐


  我觉得目前开发商对房价的忽悠最终导致两者被迫裸奔,有点像换妻一样的无聊和被人忽悠忽悠,表面似乎看是有新鲜感应和换得了别人的妻子的隐私,但是都一生失去了对自己最挚爱的人得珍贵情感和依恋,

      尤其女性通常更加难受和感到沮丧,将感官刺激凌驾于情感至上,忘记了人得本质是社会性,是高级情感的动物而不是低级动物,这样的交换实际上仍然是把感官的刺激的感觉体验进行一种交换,没有什么新鲜的玩意。

         新鲜感对于人就都是这样,一旦得到了这种刺激也就没有什么值得好奇和价值了,所以为什么人们总是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因此这是人类的一种无意义的动物性早已做过的探索。

         先不说这种动物式的活动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有良知的人的唾弃,但是简单思考一下:因为人类的生命时间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而社会的生命体是无限发展的,所以每个人不可能把所有好奇的都探索到,与其不可能做到,还不如不要去做。更何况大部分人是不愿意这样交换的。实际上生命的价值在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这样的无意义的探索。奉劝开发商对房价的豪赌不要做如此的赌博和探索而被迫裸奔出丑而无聊。

  国内1992-1994年的房地产泡沫,用了将近10年才慢慢消化。那一轮通缩时,上海也是空置率升高后,房价降低。空置率最高的1998-2000年,上海房价曾下滑了近50%。国内当下空置率再次升高,也面临着房价的再次下降。

  显而易见的趋势是,支持畸高房价的所有条件都已发生了变化。作为资产泡沫的暂时现象,房价直冲九霄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前些年,一些扎堆凑热闹的条件同时出现,联袂上演了房价冲顶。这些主要条件是:货币超发与信贷放任,大规模城市拆迁扩建改造,超高暴利刺激下的超常交易量,套内功能健全的住宅楼全面取代功能不全的老旧房舍,婚育适龄人口高峰,脱贫致富后的迁居高峰,房改与住宅私有化高峰,守土重迁、自有自住的居住消费传统,等等。这些叠加于前些年的非常态条件,白马过隙,今后再也不会重新碰面聚首了。因而,时过境迁,畸高房价已成昨日黄花,必将走进暴涨缓跌,急涨长跌的下降通道了。

  谁能否认,房价的非常态应该开始回归常态了。市场给出的条件,当下已经今非昔比了:财赤与信贷收紧了,旧城改造与新区扩建放缓了,人口增长放缓了,新房需求放缓了。与之相反的却是:住宅保有量暴增了,对冲高价的保障房入市了,房产的投资价值丧失了,税费负累加重了,人均住房面积增加了,高铁、轨交、地铁等速度换空间的交通网密集了,城际差距缩小了,内地向沿海城市的移居减少了。远郊的居住便利性接近了市中区,市中区的宜居性下降了,等等。总之一句话,房价“物以稀为贵”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不得不滑落入白银时代甚至黑铁时代了。你已不难看出,房价的回落已成定局,谁也无力回天。

  但我们身边预期“地价不倒、房价不败”的人太多了。房价一直在涨没错,但推定它未来还会一直涨下去,肯定不对。为什么?因为你把已经发生的事实,当成了尚未发生的事实。你把过去当成了未来。正如局外观察者所言:“中国的投资者把过去的增长率套用在了未来,然后被广阔的增长空间所迷惑。”

  国内投资靠盖房子,消费靠买房子已蔚然成风。谁也不难看出,五子登科,是中国人的普适价值观。这五子分别是:房子、車子、金子、妻子、孩子;房子首当其冲。也就是说,我们把房子,看的重而又重,是财富的首选。不惜血本娶媳妇,倾家荡产买房子,中国人的“价值会因评价的迫切性被高置,被前置”(科斯语),对住宅价值的疯狂追捧使房价变成了“地中海的金苹果,喂入嘴中会化为灰烬”,甚至变成了“自己拉屎自己吃不下的一坨屎”。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高房价的病灶在于投资饥渴;对于民间来说,其病灶是发财饥渴。地方政府力助开发商盖房子,民间倾财买房子,一时间,貌似个双赢游戏。对于扩城筑路的投资饥渴,是官员对丰功伟绩有“病态渴求”(黑兹利特语)。而民间的发财饥渴,实质是对一夜暴富有“病态渴求”。官民合谋,两种病态渴求一拍即合;盖房子、炒房子,就成了最快捷、最便利、机会成本最低的合谋。你走遍各地都能发现,中国人已经跟2005年的美国人一样,生活在一个投资靠盖房子、消费靠买房子的社会里。只不过感觉良好的人越来越少,感觉痛苦不堪的人越来越多了。

  虽然通胀出笼如猛虎下山,但与资产虚估后的贬值速度相比,货币的贬值速度仍旧缓慢。譬如人民币的贬值,以10年、20年或30年计为时段。而你不大知道,国内上一轮通胀/通缩周期内,房产贬值的速度快过货币。从1992-1994年国内通胀期的房地产狂潮过后,到2001年通缩结束前,各地的房价在不足6年中间,曾经下跌了超过一半。

  其实,房价不得不降是个你掰着脚趾头都能算出来的简单算术。对于消费者个人而言,倾尽3家财力仍旧凑不够个首付,标志着刚需消费的资金链已经断裂了——事实是这样的:假设你有40万人民币,在6年前这是一套房子的完整支付力。而到了4年前,这40万缩水为首付,另外的按揭款是你在借钱消费,透支了今后20年的购买力。而眼下,上海为引进海外高端人才补贴每人的60万房补,连个首付都不够,致使高端人才也只能临时住宿舍——这,就叫消费者的资金链断裂。

  开发商的资金链断裂,更好理解。比如它建成一个5万平米的小区,2千/每平出售时,只需购房者支付1个亿就能清盘了。而同样面积的楼盘涨成8千/每平时,消费者要凑够4个亿才叫售罄。一线城市的房价如今动辄2、3万/每平,要想售罄5万平米楼盘,它得从购房者兜里掏出10亿或15亿来。通胀之下,“什么都涨了,就是工资不涨”,意味着消费者变穷了,掏不出那么多钱了。试问,开发商的资金能不断裂吗?同样的道理,你不降价消费者也不买房,不就是断了你的资金链吗?

  再说了,连年财赤与信贷透支,国家的资金链也会断裂。譬如上海陆家嘴的从业人员仅10万,而已建成的100多幢写字楼,其总建筑面积就有1千多万平米。折合下来,每一层楼里只有一到两个白领在写字。别说写字了,你在楼里翻着跟头跳舞都绰绰有余了——什么叫银行的资金链也会断裂,这还不好理解吗?

  房价和开发商敲响了警钟

  燕郊部分房价直降40%“最大泡沫”破灭

  2010年06月22日 07:59 每日经济新闻

  近日,河北燕郊天洋城73号楼7800元/平方米的开盘价,让燕郊房价直降30%的消息迅速传开。

  作为北京的后花园,燕郊的楼市神话一直依托于北京房价,即使归属河北,天洋城此次新开楼盘30%的直降,也被看作是整个北京市场首个明确降价的品质大盘,同时也被认为是楼市新政以来的降价幅度最大的项目。

  《每日经济新闻》实地调查了解到,此番燕郊房价个别降幅最大已超四成,一套140平方米的大户型房子最高降幅达到70多万元。尽管如此,该地仍存在不少万元级楼盘,而且不少价格为七、八千元的楼盘都没有降价迹象。

  部分项目最高降价四成

  河北燕郊是国内房价上涨最快的地区之一,在房产新政调控之下,这个被吹得最大的肥皂泡开始率先被挤破。

  相比两个月之前天洋城同小区10500元/平方米的均价,上述降幅的确算是目前国内大规模降价的新盘之一。不过,《每日经济新闻》了解到,此番燕郊房价个别降幅最大已超四成。

  燕郊上上城的售楼人士向记者介绍,目前上上城140多平方米的大户型从巅峰时刻的1.1万元/平方米直降到现在的5900元/平方米,如此计算,直接降幅达四成多,一套大户型最高可降70万元。

  燕郊此番乍现的房价直降是否意味着拐点的来临?

  业内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分析认为,虽然燕郊是目前国内少数几个新房大规模降价的地区之一,但由于燕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购房人大部分来自北京,其降价潮很难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

  燕郊相关新闻:

  局部楼盘降3千元 燕郊房价雪崩是误传还是炒作?

  燕郊房价疯涨神话弹指破灭 万元时代仅昙花一现

  北京部分新项目开盘前降价 燕郊房价降三成

  房价泡沫:

  96.1%受访者认为楼市有泡沫 近两成不希望房价跌

  多地房市现严重泡沫 北京房价年内或降三成

  专家称京沪等地房价收入比超50倍 泡沫严重

  笔者已经多次研究了房价的构成格局,房价的高低取决于五个博弈的结局。而所有的博弈又是非线性的博弈。因此,希望房价暴涨在近期房屋建设总量超高和长时间暴跌的情况下都是不可能发生的和不现实的,但是短时间的暴跌随着房屋数量的累积和房价的持续攀升导致政府强力出击导致房价暴跌的情况是必然存在和毋庸置疑的。

  实际上,炒房和炒火车票一样是会造成社会动荡的。只是动用的资金总量不同而已,都是对资源的一种提前占用,不同的是,

  火车票被炒高的恶果就是是很多民工干脆不回家过年,房价被炒高实际上把真正需要住房的人,提前让他们没有住房而不得不面对高房价捶胸顿足,怨声载道,让他们对这些虚拟的富豪和贪污富豪愤恨不已,两者都是造成社会的动荡。

  前者是小动荡,后者是大动荡和长期动荡。因此打击炒房也是需要的,但是火车票的得益者仅仅是票贩子,而炒房的得益者是现任地方政府,难就难在这里了。所以打击炒房是任重而道远,没有绝对的铁拳和坚定的制度加上地方政府的房产税替代出让金的决心是不可能使房价稳定和和适当降低的。更谈不上房地产业的规范发展。

  

         能象打击炒卖火车票一样的方法精确打击炒房客?炒房没有炒火车票恶劣吗?答案是一致的,一个是造成短期紧张,另一个是造成长期紧张。:炒房客的特征就是短期内购入和卖出的面积数额换手率巨大,因此正确的限购设置政策是--根据单人成交量巨大可以设置有限量限购令,大致设想如下:

  (1)、按炒房客个人0.5--1---2年内的历史总购买和出售面积递增而增加按揭首付标准和按面积(比如定为500---700平米为限)增加按揭贷款利率,即根据购买面积房屋的首付成数比例也要按面积或套数梯度增加,直至700平方米以上要全额首付款,按揭利率增加到2倍并且带按揭转让房屋并不得降低。

  --相当于增大囤积买卖大房产政策额客户火车票票务的成本风险是使炒卖火车票者不敢操作。

  

  (2)、规定1---3年内购入卖出交易面积数不得超过700--2000平米,否则就是视为炒房而限制3年内购买权,目前对第三套房不发放按揭贷款违反市场经济基本规则应改为支付高首付和高利率,绝对精确打击短期持有多套房产的炒房客(因为炒房必定时持有多套的批发运作)。

  --相当于取消房屋购买权就相当于取消炒卖火车票者的购票权打击力度是最大的。

  

  (3)、减轻蜗居购房者按揭利率负担活跃小面积交易市场:但目前为打击炒楼而提高的按揭贷款利率(实际上增加了自住型(100平米以下)善意购房者的利息负担)要降低。

  实际上现在银行对按揭购房者收取的利息是太重了,有绝大部分房奴中有大部分购房款支付实际是在给银行打工支付利息,也是造成房奴不堪重负的蜗居原因之一。

  ---相当于给普通火车票购票人提供一系列的降低风险和方便措施房产税的主要作用是增加住房的持有成本,

  三、房产税对炒房客作用力小和对占房客的作用力大---对炒房客征收超高房产税,对占房客按面积征收梯次房产税。

  

  众所周知,在房地产市场中,大面积拥有房产的人群只有两类,一类是炒房客,一类是占房客,实际房产政策上房产持有税是一把双刃剑,房产税及相关配套政策制定得好使用得好不仅能活跃市场,减轻百姓负担,又可以打击恶意房屋交易者(简称炒房客),合理调节大面积占房资源者(占房客)的税收贡献标准,因此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和多年地产工作实际再尝言几句:

  (一)、房产税必须根据确定炒房客还是占房客开征,炒房客是短期大量持有和换手,占房客是长期持有等升值和保值,房产税对前者作用有限因此增加到一定换手面积后再购房房产税要加倍,对后者持有成本如果房产税按面积实行大梯度征收自然提高则可促进社会公平,不能也不应孤立开征和不分对象无区别的开征,必须有交易税、银行利率、首付比例、购房权利限制等政策配套改革:

  鼓励和方便善意购房和善意房屋交易者:交易环节税收要减免,众所周知,现在的一系列调控房价的措施是针对炒楼增加交易和信贷环节的成本(比如第二套房过五年才能交易)。

  以下是若干反对房产税的“理由”,笔者轻易就可以将其驳倒:

  一.开征房产税打压房价,导致开发商不去开发,市场将无房可供

  资本有逐利的天性,达到或超过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资本必逐之,必开发之。在不惜向官员行贿和轧死拆迁户而勇当开发商的当下,讲什么开发商不开发,过于脱离实际。“打压”高收费就无人开医院无人办大学吗?再说政府自己办的大量的房企们,能因由暴利变为正常利润就与政府对抗、就撂挑子吗?

  二.开征房产税导致房价下降,将使房产业萎缩,农民工失业,相关行业钢材水泥业萧条,后果严重。

  薄利多销乃商界铁律,房价回复到合理水平则销量必增,所销既多,则何来农民工失业,钢材水泥业萧条?恰恰只会相反,只不过购方由囤房者投机者变为真正的消费者无房者罢了,而这正是众望所归,是市场健康良性之标志

  三.“非我财,不纳税”。

  其一曰房产中的土地是国家的,自己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所以“非我财”。使用权怎么就不是自己的财产呢?你对其拥有实际上的支配权和受益权,这就是你的财产!土地升值了,你将房产出售了,你会说“非我财,不受益”吗?其二曰借钱买的房产不是自己的房产。这就更是胡搅蛮缠了,网友讥之,借钱娶的媳妇不是自己的媳妇?话虽调侃,其理却中肯綮。

  四.“自住不征”会导致夫妻增加“自住”而离婚。

  为了规避交税,不选择将闲着的房子出售而选择离婚,这样不明智和缺乏感情基础的夫妻特例,也被拿来说事,可见要反对房产税已拿不出什么像样的理由了。

  五.最古怪的是郎咸平教授在“不要学美国人征房产税”一文中所说,房产税虽能解决房价问题,但会出现通货膨胀,破坏中国经济。通货膨胀就是价格膨胀,怎么房价下降反而是通货膨胀呢?文中隐晦表达的意思是说,投机者不投机房地产又会去投机别的行当了,又会造成别的行当的膨胀了。教授深谋远虑,你打击贩卖儿童他们又会去贩卖妇女了。社会还真的是在解决老问题又出现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的往复中前进的,但你反对房产税却说房产税能解决中国房价问题,这种歪打正着还是让人欢迎的。

  总之,中国房地产市场问题是严重的,其资源浪费和社会不公是惊人的,一边是无所栖身的遍地“蚁族”,一边是时闻手握房产数十数百甚至上千的投机巨鳄,新近又闻“海南省部分小区空置率90%,一些小区入住率不足2%”,此种恶劣状况,必须严加治理和打击。如何打击?笔者曾撰文称,“开征房产税就是这种打击中最温和最有效的手段,此种有效性是因所囤房产成本上升的确定性和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使得投机者却步,使得市场和价格少了疯狂多了理性。并且,自住不征投机囤房者征之,则因其合理的倾斜和针对性也即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功能性,使其在有效性之外更具正义性和法理性。”另外,廉租房是很好的选择,而经适房实质上就是不公平的房价“双轨制”,当年的价格“双轨制”是祸及至今的腐败之源,新近又有“610套经适房普通平民得到的仅22套”的新闻传出,所以将经适房并入廉租房为好。

  效果:税高地区学校好

  目前,美国50个州都已征收房产税,税率一般为1%至3%,从2000年到2007年,由于美国中等价位房的房价增长了48%,美国房产税相应地在同期有了62%的增幅。据了解,美国房产税七成用于支付学区义务教育、改善治安和公共环境,从而让学区周围环境改善,房价自然升值。在大多数美国老百姓看来,交了房产税后孩子可以享受十几年的义务教育,他们当然愿意交税。这充分体现了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

  在美国,征收的房产税用来支付学生午餐、校车的费用、教学设备、教师的工资发放和福利改善等庞大开支。比如匹兹堡最贵的学区,一年平均预算就要7000万美元。因此,一般房产税最高的地区,学区也都是最好的,因为有财政支持。所以这里的房产,每年的增值也大。而且自己的孩子从学前班一直到高中毕业,不用交学费。美国政府在使用税收方面也接受老百姓严格的监督。

  德国 炒房者无利可图

  效果:房价保持10年不涨

  在德国,只要有房产,一般需缴纳房产税,只有当房产是文物,而且维护费用超过房产收益时,可以提出免税申请。由于德国以严厉的税收政策抑制房地产投资者,向土地与房地产征收浮动税率,这使得德国房价长期维持稳定。 德国一直把房地产视之为重要的刚性需求与民生要求。过去10年间,德国名义上房价每年仅上涨1%,但德国物价水平平均每年涨幅达2%,也就是说扣除物价因素,德国的房价实际上在以每年1%的速度缩水。

  德国房价10年不涨,甚至在金融危机时仍继续保持平稳态势。由于德国严格控制恶性通胀,一旦CPI超过标准,德国央行一定加息。因此,德国不会产生由货币泡沫而起的资产价格泡沫。

  在德国要购置一栋房屋,首先要缴纳评估价值1%至1.5%的不动产税,房屋买卖还要缴3.5%的交易税,买卖盈利缴纳15%的差价盈利税,十年内出售即参照公司税标准征收资本收益的25%。在德国迟缴房产税不管是有意,还是处于争议期,都是要缴纳罚金。就算是子承父产也不可免税。

  新加坡 向低收入者倾斜

  效果:让多数人有房住

  新加坡坚持小户型、低房价原则,对购买自用房者实行税收优惠,对10%的最困难群体,政府提供补贴或廉租房。政府严格控制高价商品房的比例,对于超过100平方米的“富人住房”,一律收取高倍的土地出让金及高倍的物业费。

  新加坡的房产税是按照房屋的年产值来计算的,而年产值是房屋每年可赚取租金的净收入,也就是年租金减去物业管理、家具、维修的费用。政府在房产税方面也同样体现了“劫富济贫”的原则:自住房产的房产税率是4%,其他类型的房产税率是10%。而对于小户型的业主,政府会在4%基础上再进行折扣。从2011年开始,政府对房产税进行了改革,更加倾向于弱势群体。

  上海的方法““这样的征收办法明显有失公正。之前已经在房地产市场赚的盆满钵满的投资客逃过一劫,而许多刚刚有能力改善性买房的普通老百姓,反而被征到了房产税。”

  先生的这一说法是正确的,但我觉得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也记得你在《现在你该买房吗》一书中说过,房产税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技术要求比较高,但既往不咎 这既是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基本原则,也是技术操作的本身困难。我觉得先生对中国房地产问题的认识是比较全面深刻的,但总感觉有些深层次的问题,先生其实实在回避。其实,无论从国际资本,还是国内政治

  

   那么什么人会反对房产税呢?这简直不需要问,就是拥有高档住宅,住豪华别墅的人,和拥有好几套住房的人。

  这样的人会是些什么人?不是资本家,就是官僚。

  资本家不用说了,包括那些投资于炒房活动的人,他们囤积房屋,其本质和囤积其他商品,并无什么区别,无非是待价而沽,倒卖也好,出租也好,赚取升值利润。贵州是个山区,冬天容易凝冻,就有人囤积白菜,等价格涨上去再卖,于是要遭到打击,有价格管理办法,宣布对这种情况最高可罚款五百万。可是,房地产市场上没有凝冻,无房可归,路有冻死骨的时代确乎已经不在,所以,囤积房子的行为不在价格管理办法管辖范围。

  至于官僚,我没有专门调查过,自然提不出具体的科学的数据,但耳闻目睹,却也知道一些情形。不说什么高级的官员了,就是科局级的小官员,我也知道有些有好几套住房。当然,如果有合法的很高的家庭收入,多买几套房子,为子子孙孙准备,这是无可非议的,但确有一些不免使人怀疑,靠公务员的工资,怎么能搞到这么多房子?

  我们许许多多的老百姓,一辈子劳动,被房债压得累,回头想想这些可疑的当官的人,退休有保障,工作有油可揩,出门可以有车,吃饭自有招待,还有几套房子留传子孙,这不免使人愤慨。

  所以,不管这个房产税在经济学上有什么弊端,我也支持它。特别支持对于多套房屋拥有者的征收,尤其特别支持对于官僚的清查。他们不愿意申报和公开自己的财产,现在还只是不申报的不诚实问题,将来就可能是偷税漏税的违法问题。我想看看,如果这样的房产税征收了,将来有多少偷税分子当官。

  可惜,重庆的试点,似乎还只是对高档住宅的征税,这原远不够。

  有些人——自然是资本家和官僚们——反对房产税,说这不但不遏止房价猛涨,反而要促使房价更涨。这算什么理由,更涨就更涨嘛,我看,平民百姓完全可以回答说:老子反正现在就已经买不起房子了,要涨就涨,反正都一样,涨到天上去都没关系,我就希望它涨,涨到更多的人买不起房子,也租不起房子更好,涨到这个国家不扯什么廉租房,赶建贫民窟,甚至赶建监狱更好。

         任何税收都不可能获得各个阶层的首肯,保障某阶层的利益必然触动另一阶层的利益蛋糕,因此,税收法治原则并不意味着获得百分百的民意认同,但较为完美的税治改革,必然经过民意的充分酝酿和对决、由各阶层利益代表在公开平台上博弈投票、通过行政权力的背书,最终以公开透明的公共财政使民众对于税收的使用情况了然于心。此时,税收领域的规则将获得制度、民意的双重认可。

  1、对炒房客要根据换手率限购,对占房客要采用梯度征收房产税,对于自住和改善型不征房产税是活跃市场促进社会公平唯一正确的思路。当然还需要对按揭首付、按揭利率、按揭贷款资格审查、交易税费减免资格的配套改革。

  2、为避免房主将房产税加入出租价从而推升房价,同时要对房产税的征收进行大胆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探索创新-----

  A:对于已经出租房应该用房产税抵扣营业税,从而减轻赋税,对于前期因为政策不明而所购买房屋不征或缓征房产税。

  B:对于不出租或者未出租房则要征收房产税

  可以使出租房源大量增加,

  从而既可以避免富豪有钱者利用资金优势囤积垄断房源闲置不用等待房价飙升获利,又可以抑制出租房价格飙升推升房价。

  因此可以预见的结果是:不照搬西方而是中国特色的创新房产税才能诞生合理而稳定的房价

   1、对炒房客要根据换手率限购,对占房客要采用梯度征收房产税,对于自住和改善型不征房产税是活跃市场促进社会公平唯一正确的思路。当然还需要对按揭首付、按揭利率、按揭贷款资格审查、交易税费减免资格的配套改革。

  2、为避免房主将房产税加入出租价从而推升房价,同时要对房产税的征收进行大胆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探索创新-----

  A:对于已经出租房应该用房产税抵扣营业税,从而减轻赋税,

  B:对于不出租或者未出租房则要征收房产税

  可以使出租房源大量增加,

  从而既可以避免富豪有钱者利用资金优势囤积垄断房源闲置不用等待房价飙升获利,又可以抑制出租房价格飙升推升房价。

  因此可以预见的结果是:不照搬西方而是中国特色的创新房产税才能诞生合理而稳定的房价

  上海公布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细则

  房产税暂按应税住房市场交易价格的70%计算缴纳。适用税率暂定为0.6%。

  居民家庭在本市新购且属于该居民家庭第二套及以上住房的,合并计算的家庭全部住房面积(指住房建筑面积,下同)人均不超过60平方米(即免税住房面积,含60平方米)的,其新购的住房暂免征收房产税;人均超过60平方米的,对属新购住房超出部分的面积,按本暂行办法规定计算征收房产税。

  重庆公布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细则

  按3倍以下收0.5%,3—4倍收1%,4倍以上收1.2%,不管独栋商品住宅还是高档住房。

  目前是以房产交易价为征税基数,如果三年、五年以后可能会进入要用评估的方法。

  如无存量商品住宅,买首套独栋商品住宅和高档住房都有抵扣。

  因此可见抑制房价上涨的客观因素总是存在,实际上商业地产以后在地产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小,但住宅产业却肯定是随着人们购买能力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涨价因素(以下简称正方)和降价因素(以下简称反方)博弈的力量和结果取决于以下正方和反方力量的大小:

  1、政府控制力(房价裁判方、财政来源的需求方----小正方)、

  2、地产商投资力(希望价格抬高的正方)、

  3、社会需要经济增长力(客观影响导致房价升高的正方)、

  4、社会需要购买力(希望价格降低的房价的反方),

  5、舆论导向力(受政府和地产商控制力度较大,其它产业影响中等,百姓影响力较小------小正方)。

  影响房价双向波动的8要素------

  1、政府为取得出让金盲目圈地导致土地供应量无约束增加,70年出让金一次性缴交给本届政府既使房价升高,增加的土地又使房屋出货量大增使房价下跌。

  2、金融危机使人们购买力无法跟进投资和消费使房价下跌,同时房屋作为保值手段又使经济宽裕者购买时房价上涨。

  3、政策限制房屋交易的税收和购买第二套房政策的税收,房产税税收增加使房价上扬,同时逼出存量房又使房价降低,购买限制第二套房又使房价降低,开发商供货减少房价又变高。

  4、人口增长的速度减慢和婚育年龄的升高对住房需求减慢,一方面每个人口要求更多更宽敞的房屋时房价上扬。

      5、国家对闲置地的控制惩罚一方面使目前地产商快速出货使房价降低,另一方面持有地块变少,地价以后更贵,又是使远期房价上升。

  6、银行政策的放松:短期内开发商自己房屋开工建造的总量过剩和销售资金链的断裂逼迫自己快速出货使房价下跌,但长远看银行放松信贷物价飞涨导致通货膨胀又使房价上升。

  7、国家投资建设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规模扩大压低房价。限制购房的限购令短期使购买力降低,但是长远房屋变少,还要取消限制购房又使房价升高。

  8、新技术革命的基础和移动互联网到来的网络营销采购使商业地产日益贬值,但展示商品和物流的需要又使商业地产飙升。

  其中第1、7项是由于政策层面决定基本不会变化,第8项是由于社会进步永远不会消除,第2、3、4、5、6项在短期内无法消除。

  导致房价不振和漫步走高的主客观因素影响都不会马上消除。所以不会持续大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