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艘航母也是“形象工程”?
文/孙玉良
一个喜悦的消息,中国首艘航母就要竣工了。五大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唯有中国现在没有航母,这次圆了中国几辈人的航母梦,向建党九十周年献礼,怎么说也是喜事一桩吧!
但近日我又听到了一个不“和谐”音,在各大网站上都转载了一篇环球网编译的美国军事网站的文章,说中国“瓦良格”号或可翻译为“又大又胖的靶子”,引起热议。事实上,早些时候,这艘航母甚至被形容为“废物”。这让我很忧心,难道中国花费巨资,又造了一件“形象工程”?
我在海翰集团做企业内训工作,八月六日就要安排著名营销大师李成林的特训课了,踏踏实实地做事,实实在在地做人,感到很舒心。扎扎实实做事惯了,最反感的就是形象工程。上学时学过刘基的《卖柑者言》,中国的很多形象工程何尝不是刘基所说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别的还好说,国防工程如果也“形象”化,中看不中用,一击即溃,那就离亡国不远了。
甲午海战时,中国的北洋舰队当时号称亚洲第一,但却被不如自己的日本联合舰队消灭,强大的舰队象纸糊的一样一击即溃,证明了“形象工程”真是害死人啊!众所周知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建筑形象工程多,当官的为了多捞一些钱,层层转包,到最后干活的很有可能是连资质都没有的土包工队,有些建筑还没有建成就成了危房,这在地震时问题最为突出,同样的地震,日本、新西兰损失极小,中国则几乎被夷为平地,伤亡巨大,质量之差令人发指。
这种恶习是否延伸到军工建设,不得而知。
中国的首艘航母暂时叫“瓦良格”号,一听就是外国进口的,令人有些不爽。中国一直说早就有建航母的实力,为什么会买一艘“烂尾”船必装呢?我猜无非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借鉴其技术,二是为了省钱。我们虽然积累了足够的航母技术,但参考一下他国的技术做比较,总是好的。从头开始建一艘,还是改装旧的省工省力?当然是后者。即省钱又省时间和精力。
中国需要不需要一艘航母?回答是肯定的,不只需要一艘,而且需要多艘,那个著名的经济学家茅于轼说什么“不要拿我交的税款去建航空母舰”,其实是站不住脚的,中国国家强大,不只表现在经济上的强大,更应表现在军事上的强大。这象人一样,经济上的强大表现在高大魁梧,但充其量象个高大胖子;软实力的强大,可比喻成人的学识修养,只有军事上的强大,才表现在健壮的肌肉上。
这健壮的肌肉,不是空有其表的健美冠军肌肉,而是运动员的肌肉,是武林高手的肌肉,一亮剑即能令对手害怕得发抖的肌肉。
腾迅网做了一个宣传航母争议的页面,最后的结论是“从上个世纪50、60年代开始,中国就准备造航母,如今梦想终快实现。不过从短期看,中国航母的象征性意义还是大于实际意义。”,这给对中国航母满怀信心的国人当头泼了一盆不凉不热的温开水。如今南海危急,越南、菲律宾小国靠美国撑腰抢占中国固有领土领海,中国更缺的是实际意义上的制约手段。我最担心的,是把中国第一艘航母,花巨资造成了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打仗用不上,成了漂流在大海中的靶子,岂不冤哉?
“无航母,非大国”的思维是对的。但只有象征意义上的航母,等于投巨资建了一个海上公园,反成了别人的指责对象,反成了中国威胁论的口实,就不如没有。所以,中国应加大军工研发力度,用最短的时间造出核心技术属于自己的航母,造出实用、够用、足以保家卫国的航母,方是当务之急。试想,中国象美国一样强大,越南、菲律宾小国焉敢染指乎?国家强大了,别人巴结你还来不急呢,谁敢太岁头上动土,自讨没趣?
相关链接:
2600元,学习“降龙十八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7fbe0301017s9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