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不是媒体是社会


  编者按:一个公共事件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普通百姓的情绪,微博带有视频的社交的裂变式的传播媒体,可以让我们传播的信息不断的被传播。

  网上有一段话被传得很多,说你的粉丝超过100,就是内刊,超过1万就像一个杂志,超过100万,就是一个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一个电视台,现在字媒体时代在微博的带动下真正的到来了,因为有视频在,视频可以不断的被反复的看,这种情绪的激发跟传统的传播方式是不一样的,最近传播影响最大的就是中石化广东分公司的经理,上任以后把供应商全部换了,把这个领导从烟酒公司买东西的发票传到网站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快就出现一个MTV,有一段时间,在微博上一直反复的看,这样的视频反复的看的话,就更激发起了老百姓不满情绪。

  大家可以看出,一个公共事件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普通百姓的情绪,微博带有视频的社交的裂变式的传播媒体,可以让我们传播的信息不断的被传播。一方面我们看到商业网站微博用户量不断的发展,监管也在不断的强化,站在政府官员的角度来说,你们应该更放心,鼓励政府开微博的时候,都有配套的监管机制,让大家不要太恐惧。

  从来没有一种这样的监管方式,当你在微博上发了一个帖子,当你觉得你发这个帖子很好,结果发了5分钟,没有人踩你,你问所有的人,他们告诉你,我们没有看到,就是有一种方式,就是你发了一个帖子,全世界其他人都看不到,只有你可以看。那么微博有什么样的传播效果,就是信息的碎片化,开设微博的时候,千万只要指望它是我们政府的门户,你只能把你几千字的公文,当中最精彩的一小段摘录出来,而且要换成老百姓能够接受、通俗易懂的文字,你把这边当成非常生动、通俗、口语化的传播渠道,传统是碎片化的,无法要求在微博的传播是非常严谨的,移动互联网,微博是代表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模式。

  传播速度就是裂变式的、病毒式的传播,微博有什么样的社会功能呢?在美国更多的是社交功能,在中国不一样,很多网友把微博作为批评政府,表达不满的载体,技术尽管是相似,但是传播功能不一样,中国微博除了信息传播的功能,更强的是社会动员的功能,不仅可以影响在网上的围观行为,还可以影响在网下的围观行动。

  为什么呢?微博和其他技术都不一样,有一张图上面讲使用这个工具频率高不高,右边讲这个工具使用频率高不高,电子邮件使用频率又低,又不公开,我们上一代的博客,博客尽管是公开的,但是它的互动性不够高,然后使用频率不够高,因为毕竟要写500字、1000字,写得很累,微博一天可以写上几百条,微博是使用频率又高、又公开,而且又可以互动的,微博是这几类媒体中,功能和效果是最为强大的,千万不要把微博当成一个工具和媒体了,这样就太狭隘了,微博是一个互联网社会,新浪在微博的后台上,微博不仅仅是工具,因为它是社会本身,是一个真实的网络社会,我们要更重视应用它。

  我想举一个案例,在广州亚运会召开前期,番禺要建一个垃圾焚烧厂,这个项目缺少一个最后的程序,就是没有和老百姓的沟通,没有取得老百姓的同意,政府要上一个项目也会遭到抵制,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在小区里面发传单,给领导打电话,在国内网站发贴很快被删除,很快就有人在微博上讨论这个事情,然后有人拿到一个名单,一个村庄上了一个垃圾焚烧厂,癌症上升的比例达到了50%,老百姓就炸开锅了,如果一起上街被认为是非法游行,如果过两天正好是环保局领导的接待日,我们大家一起去,我们带上横幅反对建垃圾焚烧厂,我们过去做一个活动,要做多少活动,现在就是网上的一个号召,那天最多去了1500人,把广东环保局就给围住了,一个社会运动就这么发起了,微博的强大就在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