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基文连任就职演讲 强调老子道学智慧运用
据联合国官方网站消息,联合国大会6月21日通过决议,任命潘基文连任联合国秘书长,第二个任期自2012年1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止。
潘基文在随后发表的就职演说中,对会员国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谢,承诺将秉承《联合国宪章》中的神圣原则,加强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应对全球挑战,使联合国更好地为世界人民服务。
潘基文表示,作为秘书长,他将在会员国之间、联合国系统内部以及联合国与诸多国际伙伴之间,发挥一个协调员和建桥者的作用。他援引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名言,强调应将这种不朽的智慧应用到今天的工作中,在百家争鸣的思想中,找到行动上的统一性。
东学西渐:老子道学正在“化”全球
两千年来,《道德经》作为老子的遗产和道学的精髓,其蕴含的丰富哲理和智慧思维,一直是治国安邦的经典思想。
自公元7世纪《道德经》最早传于印度,再传经日本等国,于16世纪进入西方世界后,老子“道”的思想逐渐引起了西方人的兴趣,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在弘扬东方传统文化的热潮中,《道德经》一书已经引起了海内外的普遍关注和推崇,老子及道家对和谐自然、和谐社会、和谐生命的关注,为全世界所瞩目。从政治家到科学家、艺术家以至于普通青年,喜欢老子的大有人在。
1988年美国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引用老子的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来阐述治国方略,在他出任美国总统期间,奇迹般地迅速扭转了美国经济乃至国运的颓势,降低了一度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使美国经济出现了朝鲜战争以来最高的增长率。从此,里根不但赢得了“美国最敬爱的总统”之名,而且美国人对道家及道学的兴趣,也由此大增。
利而不害:道商的选取标准
经济高速发展了,下一步问题就是防止社会出现动荡。而老子“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道法自然”的处事原则、“无为而治”的行为方式,“利而不害”的自律标准,则是中国通往“和谐”之路的良方。
国际道商文化研究院院长、知名道学学者李海波介绍说:“潘基文秘书长援引的老子的名言——‘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原文出自《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句话也是国际道商文化研究院制定的“道商企业家”评价标准的重要人文指标,是道商的最高商业伦理道德”。
李海波认为,当代很多商人与商业机构的发展扩张,可以看做是“野蛮生长”方式,靠的就是巧取豪夺与坑蒙拐骗,属于典型的害而不利、害而夺利。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手段,也违背了“为而不争”的原则,沦为争而不为、损而不为的低级伎俩。我们只有秉承老子的智慧思想,以“利而不害、为而不争”为商业伦理标准,才能逐步建立起一个有慈悲心的商业王国,成就一个有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道商。
潘基文秘书长在就职演讲中对老子名言的援引,更进一步凸显出“道德之光王天下”的神奇作用,更让我们深信:道学文化确实具有扭转地球船航向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