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研究哲学,自由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是哲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最高的问题。对这个概念作何解释,是区别不同哲学的标志。
在中国哲学中,自由是一个境界,是人生修养的境界,也是人生追求的境界,道家在这一方面有独特的表现。庄子的《逍遥游》其实就是这种境界的表述。无拘无束,潇洒飘逸,云游四海,做至真之人,就是道家的“自由”。这种自由,其实就是人所追求的境界。而在西方哲学中,自由则是一种状态,卢梭有言,人生而自由,但无不在枷锁之中。康德也把内心的自由意志作为最高的道德律令,作为其哲学的最高范畴,是不可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自由看作是一种状态,恩格斯曾经说过,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是人在把握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另外,自由也是人的解放过程,人摆脱了自然和社会的束缚,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人,这种状态就是自由。在现代西方哲学中,自由则是人权的一部分,新自由主义就是把自由看成是人追求平等的权利,往往用功利主义的思想看待自由。这些都是对自由的不同界说,都没有从根本上把自由说清楚。
其实,自由在动物身上也可以表现出来,我们家里养的小动物,总是喜欢从家里跑出去,到外面去享受自由的空气,小孩也一样,在家里就胡闹,到外面就高兴。人不喜欢受约束,而喜欢自由自在的状态。每个人都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就是自由。但自由不能当饭吃,人得首先解决吃饭问题,为生计奔忙,这其实是不自由的;人要求学,要发展,就不能随心所欲,要受到各个方面的限制和约束;人要在社会上生活,要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就要受纪律和道德的约束,这也是不自由的。因此,自由就是人的理想追求,是人理想的生活状态。人要获得自由,就得忍受约束,这种约束是各个方面的,有自然的、社会的、道德的、纪律的,按这些约束处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化本身就是对个人自由的限制,就是通过各种社会规范使自然的人变成社会化的人。人的活动则是要打破规范的制约,获得自由,实现自身的解放。自由就是人从规范和限制中走出来的解放过程,就是把束缚自己的东西打开之后的一种生活状态。因此,自由也是人类历史的进化过程,人类利用科学和技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状态,这就是人类追求自由的过程。因此,自由也是历史的、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近代社会要比古代社会自由得多,现代社会比近代社会更自由,未来社会的自由就比现在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