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北京讯(记者江宜航) 今年5月发生在江苏丹阳的西瓜爆裂事件,充分反映出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水溶肥料在监管和使用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日前,农业部正式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结合农资打假行动,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水溶肥料的专项检查,全面清查本辖区经销的水溶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通知》指出,最近一段时期以来,西瓜使用“膨大剂”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反映出我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水溶肥料在监管和使用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是江苏丹阳爆裂事件发生后,农业部首次承认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水溶肥料的监管和使用上存在问题。
今年5月7日,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大吕村瓜农刘明锁及该村其他瓜农种植的大棚西瓜因施用“西甜瓜膨大增甜剂”后,发生大面积爆裂。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裂瓜事件发生后,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第一时间赶赴江苏丹阳,并顺着爆裂西瓜使用的“膨大剂”一路追踪,对生产、使用、监管等相关环节进行了调查采访。发现导致丹阳西瓜爆裂的“膨大剂”生产企业——山东绿德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仅没有在当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产品包装上所标注的农肥准字466号也系假冒2008年就已经被当地工商部门注销企业的过期肥料登记号(详见本报5月24日报道《江苏爆裂西瓜所用膨大剂系非法生产》)。
此外,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还先后两次专访了我国植物激素研究方面的权威专家——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博士生导师汪良驹教授,建议有关部门重新审查已经批准使用的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于食品的安全性,并把相关数据公之于众,打消疑虑(详见本报5月25日报道《植物生长调节剂应重新审查并公布数据》)。
中国经济时报电子版:http://www.cet.com.cn/20110620/a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