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璜 电影界的版本学家


 

歌剧 唐璜 莫扎特 奥托 埃德尔曼
 莫扎特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歌剧受到不同的影响。《魔笛》是莫扎特最后一部歌剧也是最伟大的一部歌剧。受德国歌唱剧的影响,可以称作是莫扎特第一部真正的德国歌剧。
 《魔笛》取材于维兰德的神话《露露》,描述了一位王子受夜后委托,带着一支魔笛和一位捕鸟人去神庙解救夜后的女儿。祭司帮助王子认识了夜后的险恶面目,并让王子和少女通过了几道考验后获得了爱情。

 就整体而言,《魔笛》的结构统一,主题发展广阔、性格的刻画及人物的相互关系处理也非常出色。在这部歌剧中,把重唱形式作为戏剧性冲突,造成高潮的重要手段,加强了序曲的预示,渲染戏剧氛围和剧情。

  莫扎特的歌剧善于用不同的音乐塑造不同的人物。《在魔笛》中,大祭司萨拉斯特罗是个庄严的正歌剧男低音角色,莫扎特采用了典型的新教众赞歌式的音乐塑造,使他的音乐具有庄严、崇高的性质;反面角色夜后,这个角色需自技巧较高的花腔女高音扮演,其音乐表演难度较大而没有内在的感情,夜后的咏叹调《年轻人别害怕》,这是一首极有名的曲调,这首歌曲是典型的意大利式的歌剧咏叹调,作品后半段的华彩乐段和长期停留在高音区的乐句,使之成为最难演唱的曲目;剧中的英雄塔米诺王子他的音乐优美动人,采用的是正歌剧中的抒情咏叹调;帕米娜是人民高尚精神的象征,音乐十分优美;半人半鸟的幻奇性人物帕帕基诺及其妻子是劳动人民的化身,她的《啊,我知道了》具有高难度的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我是快乐的捕鸟人》展现了帕帕盖诺无忧无虑的开朗性格,歌词诙谐风趣,音乐活泼欢快,结构精美紧凑,具有浓郁的德国民间歌谣风格,体现德国歌唱剧那种朴素、乐观、幽默、明快的民间风味。

  由此可以看出,《魔笛》是一部多元化的歌剧,包括了许多歌剧元素,融合了十八世纪以前德、奥、意、法、捷等国家所特有的各种音乐形式和戏剧表现手法,使其音乐语言更为丰富,既带有正剧的严谨又包含着喜剧的灵活,将神秘、圣洁的宗教色彩和明朗、欢快的世俗色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十分动听,可以说《魔笛》是一部集大成的歌剧。

  莫扎特的歌剧作品在内容上可以反映出受当时狂飙运动思潮的影响,在歌剧《魔笛》中也同样感受得到。《魔笛》通过主人公为追求理想而进行艰苦斗争,最后取得胜利的故事,歌颂了光明必将战胜黑暗的思想。这部歌剧所反映的思想,和莫扎特追求启蒙主义和对“共济会”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有密切的关系。

在反映残酷现实层面的同时,莫扎特的音乐又典雅秀丽,如同珍珠一样玲珑剔透,又似阳光一般热情温暖,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但在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丝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我们可以看出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与生活的磨难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美国版

西班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