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着经济学的定义,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在现实的交易中,买卖双方拥有的资料不同,一般而言,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关于交易物品的信息。
按着上述定义,本周四有两条引人关注的新闻,就符合信息不对称的特征。来自人民网的报道称,河南省虞城县李女士罹患癫痫的女儿妞妞,3年前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疗过程中,因医生不慎开错一种药物而导致妞妞病情加重并最终演变成脑瘫。此后三年,医患双方几度纠葛。本月14日,李女士再赴医院,要求医院为女儿做康复治疗,遭到医院拒绝并被保安驱逐殴打,导致李女士头、颈和背部受伤。
另一条消息来自大众网,报道称,兖州82岁的朱本荣老人58年前在当时的信用合作社入股2万元,随后又存入15万元。近日,他拿着当时的股权凭证去兖州市农村信用社兑换时却被告知,原来的17万元连本加息现在只能兑换70多元,这让朱本荣无法接受。
对于疾病的治疗和患者的用药,医院拥有更多的信息;对于跨越58年的信用社股权变更和股价、股息核定,银行拥有更多的信息。如果考虑到双方悬殊的地位之差——大学附属医院和不断改造升级后的农村信用社VS普通农民,这其中信息不对称的严重程度,可想而知。然而,就是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交易的卖方做出交易裁定:郑大三院决定停止为妞妞继续用药,并随即驱逐了治病母女;兖州市农村信用联社则认定,朱本荣原来的17万元连本加息现在只能兑换70多元,外加2箱牛奶,其他的多一分也没有。现在看来,这个卖方的交易裁定,买方必须接受;如果存有异议,只能诉诸法律。
事实上,诉诸法律,在庭审中,同样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不仅被告方——医院和信用社拥有更多的胜诉信息和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就连中介方——医疗事故鉴定组织和银监局,也是被告的利益相关方。这意味着,两个农民为了维权而走上法庭,最终胜算几率几何,不用天(只有天知道),我们都知道。
这些年,医患纠纷愈演愈烈,双方矛盾大有逐步激化的趋势。在各级人大、政协,很多“严厉打击医闹”的议案、提案,暗潮汹涌。然而,医护群体在大力保护自我权利的时候,却绝口不提如下的事实:产妇剖腹产后肚里留止血纱布,医院称不用取出;老汉北京就医离奇失踪,风干尸体一年后重现医院;男婴在医院输液死亡,院方扮警察抢尸殴打家属;女工住医院28天花45万,院方承认月输液330公斤……
几十年来,农村信用社的股权更迭和股本变更,更是一团乱麻,一锅八宝粥。在股份制改革中,农信社有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几十年来的公共积累问题。此前的历次改革中,只考虑信用社增量股本的问题,而对存量股本(公共积累)如何处置则未涉及。目前,连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此都没有明确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金融从业者却言之凿凿地拒绝了朱本荣的百万补偿要求。在金融部门斩钉截铁之前,请回答这些问题:农信社历次改革经历了几次募股、扩股,由于缺乏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和严格的外部监督机制,公众缺乏定价议价的能力,股本的发行和定价基本上由信用社一手操办,如此一来,如何保证农信社股权价格的真实性?按照股票发行的通常做法,发行的股价受净资产、盈利水平、发展潜力等因素影响,既可溢价,又可折价,那么现在,兖州农信社的股价到底值多少钱?为何在进行股权变更时,不登“股东朱本荣”的门去重新落实股权?如何解释深圳发展银行以120万元/股兑换当年的1元社员老股权?不能明确地回答这些问题,不用说股东朱本荣不能接受,就是我们也不能理解。
中国已进入“十二五”,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升级任务很重,很急迫。按着经济学的解释,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逆向选择。这意味着,一个国家若想发展比制造业更为高端的服务业(包括医疗产业),特别是金融证券业,没有公正、勤勉和可靠的行政、法治保障,没有足够畅通的信息获取渠道,大力发展服务业就将是一句空话。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选取的两例信息不对称事件,从小处看,会影响医疗业和金融业的科学发展;从大局看,则会耽搁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民族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