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切忌与产权挂钩


保障性住房切忌与产权挂钩
 
江苏苏鼎房地产研究所宋坚
 
自产生保障性住房以来,凡与产权挂钩,必产腐败。开宝马车买250平米以上经济适用房如此,不久前披露限价房90%公务员抢购,同样如此。
 
作为公民,无论贫富,政府应该一碗水端平,凭什么收入低时要享受政府的财政补贴?当家庭收入改善以后,为什么不将保障房的“财政补贴”,回归国库?
 
所以最终提倡公租房关键就在于公租房的循环使用,在于政府助贫的可持续性。江苏部分领导提倡10年公租房可买的做法,无非是公租房需要政府投入的资金多,未来还要增添管理的麻烦,想政府机关偷懒,忘却经济适用房与限价房的教训。
 
一句话,这些领导人的主导思想,根本不想彻底解决永远存在的买不起房的阶层以及永远存在的一段时期困难公民;只是应景保官纱,休管未来弊病发。
 
关于公租房的资金,除了增加土地出让资金的比例外,发挥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谁的孩子谁抱”,以减轻政府的压力。
 
既然清华大学可以集资建房,其他大学、其他企、事业单位为何不能?难道只有清华大学的职工是人,其他公民就不是人?
 
南京的大学早就自建房,我所知道的东大、南航、药大等等早于清华,大量建房,机关、部队也建自建房,问题在于政府对于企业单位以及期望自建房的人群,一再没有开闸。
 
江苏、南京今年保障性住房建了不少,据我所知为减少资金压力,大部分都是经济适用房,未来能否真正到需保障性住房的人群,实在令人担忧。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新毕业的学生,按照江苏目前的工资标准,大部分人10年购房估计根本没有可能,既然这样,鼓吹公租房10年后可买,有何意义?
 
由于是高层领导倡导,我们已经看到捧臭脚教授们的吹捧,中国的不少教授们,早已不了解社会基层的疾苦,马屁教授盛行,中央贴民情的政策与调控,一经这些狗屁教授的修正就变味了。中央宏观调控步伐艰难,问题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