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 “高考独桥”
美囯首位华裔市長黄博士谈高考
在美国同样也有“高考”,不过远不会像中国这般竞争惨烈,中国高考往往给人“一考定终身”的感觉,而美国学生的高考从高一就开始了。因为,SAT考试(学术能力评估考试)与高中教材没有直接关系,主要是考查学生的逻辑、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每年有七次考SAT的机会。且每次成绩两年有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加任何一次考试,可以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一次成绩寄送大学。
我18岁带着200美元,只身从香港前往美国,边在中餐馆打工边求学,投考医科大学,用了五年读药剂师作
预科,我是在准备着犹他州医科大学的入学考试,在报考的1200取80的入选率中脱颖而出,完成犹他州医学博士学位后,我成为了妇产科、儿科医生,还先后涉足房地产和股票生意,35岁时,竞选加州喜瑞都市的议员,并于1983年,成为美国首位华裔市长。我并不是炫耀自己的成功,而是想鼓励大家,小时候成绩不好的我长大后同样有所建树。其实人才的定义是什么?亜洲首富李嘉诚没有念大学!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Bill Gate没有念完大学!
我来中国三十年了,我到处说中国缺乏人才,不懂得培养人才,也不懂得保留人才,这个问题我讲了十多年了,我想做义工教医科、教英语都没有人用。我在中国发现一些人事的问题,包括英语牌写错了,他们就会说谢谢你关心,我们已经有教师和部门教我们英语了,我就对他们说哪为什么到今天还有这么多错误的英语呢? 他们不会接受人才及正确的观点去改正。1978年我在美国当选为议员,1983年当为市长.我的英语尤其是医科用的英语比不上中国老师和疯狂方法教英语吗?
在中国电视上我看到了七个报道,小孩子落水后没有一个人被救回生命,救不回不一定是你的错误,但是在电视上看到你做错了CPR 心肺急救术就糟糕了。教育不仅仅是英语的问题,我只是拿英语作举例,教育包括培训做人、思考、卫生健康营养、急救等等智识和学术!什么是懂得重用人才,培训人才,怎么培养人才?没有好的老师,就没有好的学生!
大学教育是非常重要。中国千万考生挤着高考这独木桥为的就是上大学。中国的高等教育问题出在哪里?教育资源少,经费不够用,必然导致大学普及率不够。我希望能全民普及高等教育,但是75%的学生能上大学,那25%的所谓落后生该流向何方?作为有责任感的政府和社会,不能放弃他们。
首先,国家必须重视教育经费的增加,争取更多的大学学位。
其次,我建议中央当教育部资源不足时,可以试请国防部联手出资,建立军训式的军校大学,这些学校的经费可以相对节省,部份不适应考试压力的学生们可以到军队学校接受生活和身体的军事磨练以培养坚毅的意志,同时也可以学为有知识的人才。我的意思是有些学生可能永逺考不上文学当状元,但他们可以成为英勇爱国的武学军官啊!
所以国防部开設两年的志愿军役给不想考高考的学生两年大专課程, 锻炼他们爱国服务的意志, 学期的最后半年,军办学校可送这些己成熟多的学生比如到公安局、消防局或者企业的各种部门实习,企业免费利用军校培訓过送来的大専学員。毕业后, 若适合就留下当职上班,不适合的也当是企业為社会锻炼了人才,以增加他们的社会阅历。两年军役后昀高才生也可能被国防部正规軍队旳一些部门彔取入队。
最后,企业家做慈善如陈光标,去到哪里现金发到哪里,虽然扶贫方式直接,却不治本,长贫难顾。教育才是改变贫穷最有效的方法,不如让企业家们参与到慈善扶贫去,比如,创建慈善基金,赞助贫困学生上学,或者收纳贫困学生到企业的技术部,授予一技之长。
最理智精明的企业家应该把百万千万的扶贫捐款,分期付给一所大学,并指定这大学开设适应你企业用的专业课程班,一两年后这些毕业生就可以到你企业工作了,企业家的慈善扶贫捐款,不就是为了企业也为了社会培训了适用的人才了吗?慈善扶贫的捐款,不就是変成对社会更有效果的教育奖学金培训了适應你企业的职员了吗?
企业作为赢利组织,其所建立的慈善基金运作也应该是有利于企业与社会,我个人的观点是,我鼓励帮助值得帮助的人,而我很少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何谓值得帮助的人?第一就是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我们要感恩! 第二是那些可会为社会為国民做出贡献的人,比如因为家贫而无法继续上学但有才华的大学生。
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残障人,丧失了劳动能力的人,这一批需要帮助的人应该由政府来扶持与关怀,政府收了人民纳税的钱,就需要负起為人民服务的责任。而企业救助“值得”帮助的人,是回馈社会也是对自己利益最大的一种选择。强调一点,我所建议区分受救助人群,目的只是社会资源的最优质分配,绝非歧视。
最近有新闻说,这次的高考,南科大45名已经在延续多年的教育体制中崭露头角的学生联合放弃考试,这意味着一种“离经叛道”,也意味着我们的高考制度乃至教育制度是时候要与往不同了。部分学生放弃高考,打算远赴国外学习,这是为什么呢?从前途来说,海归派确实在国内吃香。而事实上,中国的名人如孙中山、蔡元培、錢学森、邓小平、周恩来、杨振宁、胡适、梁起超、康有为、栢杨等等,他们都是从国外学成归来的留学生和华人,他们都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有好几位美国华人与几十位美国人都拿到诺貝尔奬金哬! 可见国外的教育确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拒绝高考,海外求学的学子们,一拨又一拨,难道中国的教育真让他们如此失望和沮丧?我们没有优秀的师资吗?学习的思想与环境不能改吗?国家对教育不够重视支持吗?这个问题读者自己深思。
我以上关于国防部, 慈善企业家参与教育部借鉴外国成功的教育方式去培训大学生的提议,可使中国逃离高考“一考定终生”的感覚,未尝不是一种在教育上解决高考压力和感慰人心的进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