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温和减速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不断创新高,采购经理人指数连降两月,使得关于中国经济可能出现滞胀的担忧有所升温。但5月经济运行数据表明,通胀仍然是宏观经济运行最大的挑战,担忧滞胀或硬着陆为时尚早。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CPI同比上涨5.5%,创下34个月以来新高;PPI同比上涨6.8%,在5月PMI购进价格指数环比大幅回落的情况下,PPI涨幅仍然与4月涨幅持平。但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等数据显示,经济仍处于平稳较快运行区间。

  防通胀仍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

  在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系列物价调控措施的作用下,物价快速上涨苗头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数据显示,5月份,CPI环比上涨0.1%,与上个月持平;PPI同比涨幅为0.3%,比上个月环比涨幅回落了0.2个百分点。

  但从同比来看,CPI仍创下34个月以来的新高,而PPI涨幅则高出市场预期0.4个百分点。

  物价上涨的压力仍将继续存在。根据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计算,6月份CPI翘尾因素将达到4个百分点,在国际输入型通胀压力不减,国内电荒加剧、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等多重因素作用下,6月CPI创年内新高已成共识。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预测,6月CPI增长或达到6%的高点,全年CPI增幅将接近5%。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也预计CPI会在6月创下新高。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发布会现场并没有预测6月CPI涨幅,但他指出,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来看,国内面临的物价上涨压力还是比较大。从国际上来看,输入型通胀压力还是比较大;从国内来看,前期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包括流动性、成本推动等,虽然得到一定控制,但还没有根本消除,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因素,所以对物价问题还是要高度重视。

  “各地区、各部门还要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继续把稳定物价放在宏观调控的突出位置,确保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盛来运说。

  宏观经济

  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电荒、旱涝等多种因素叠加,先行指标PMI连续两月下跌,使得一些人士开始担心中国经济可能出现滞胀,但从5月经济运行数据来看,经济出现滞胀的风险不大。

  盛来运指出,从5月份主要指标情况来看,尽管部分指标出现了回落,但是经济总体上仍然运行在一个平稳较快增长的区间,继续向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数据显示,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增速比4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但增速仍处于去年6月以来的正常运行区间;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90255亿元,同比增长25.8%,增速比1-4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268亿元,同比增长16.6%,增速比1-4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

  盛来运认为,投资增长较快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比较强,而消费虽然受汽车和房地产政策调整影响出现正常调整,但城市化、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长等基本的消费支撑力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经济运行总体还是比较不错的。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正处在平稳回落的过程,而不是像一些人士担忧的那样已处于滞胀状态或者是面临滞胀的风险,更不会陷入“硬着陆”。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认为,目前紧缩政策效果显现,经济温和减速,但不会出现滞胀或者“硬着陆”。

  投资和消费这两大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出现“此消彼长”的微妙变化。统计局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从4月份的17.1%略微放缓至16.9%,而1-5月份累计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则从1-4月份的25.4%上升至25.8%。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今年以来投资增速一直较快,这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比较强,目前来看支持消费增长的力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总体经济运行还是不错的。

  数据显示,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90255亿元,同比增长25.8%,增速比1-4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从环比来看,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2%。盛来运指出,今年以来投资增速一直比较快,这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比较强。

  值得注意的是,1-5月份地方投资增速明显高于中央项目,同比28.0%的增长非常显眼。投资增速超出预期主要是地方投资积极性高所致。数据显示,1-5月份,中央项目投资5670亿元,同比增长0.3%,低于1-4月分的2.6%;地方项目投资84584亿元,增长28.0%,高于1-4月27.4%的增速。

  同期,房地产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速。1-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8737亿元,同比增长34.6%。其中,住宅投资13290亿元,增长37.8%。

  澳新银行刘利刚表示,投资增速超出预期主要是地方投资积极性高所致。1-5月投资增速大大高于前4个月的25.4%,表明地方政府仍有非常强劲的投资动力,中国今年提出的1000万套保障房计划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投资的增长。

  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来看,1-5月份,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22760亿元,同比增长16.5%;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79005亿元,同比增长6.3%。

  消费方面,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97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比4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一位券商分析人士指出,通胀压力高企、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等政策导致了消费需求下滑。另外,受到通胀压力高企的影响,居民收入实际增幅逐季下行,这也对消费产生了一定影响。

  盛来运也指出,汽车以及跟住房消费相关的产品销售受经济刺激政策回归常态的影响,出现了正常的调整。但是从消费增长的基本支撑因素来看,比如城市化、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长这些基本的支撑力量并没有发生变化。

  “从消费角度来看,这个增速也是前期政策推出以后的一种正常反应。所以从主要指标来看,我们总体判断,当前虽然说部分指标出现了回调,但是总体来讲,总体经济运行还是不错的。”盛来运说。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1-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8737亿元,同比增长34.6%。其中,住宅投资13290亿元,增长37.8%。另外,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3.20,高于前三个月,说明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依然保持高位。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根据相关机构监测数据,1-5月全国128个城市土地出让金相比去年同期下滑5%,其中住宅土地出让金下滑14%,由此推测,前5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在购地方面的增长有限,投资的增长可能出现在保障房和已有项目开发上。

  对此,北京中原地产张大伟也分析认为,目前全国房地产市场投资上涨比较快的主要是在部分区域的保障房建设方面,另外,部分二、三线城市因调控力度不大,房地产开发依旧火热。

  数据还显示,1-5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293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8.5%,办公楼增长3.5%,商业营业用房增长13.4%。商品房销售额18620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6.0%,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分别增长26.5%和31.6%。

  “短期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不太可能出现迅速回落,调控政策也不会放松。”张大伟说。

  而随着调控的持续推进,开发商资金链日益紧张,局部区域房价已经出现松动,房价“拐点”隐现。

  根据北京房地产业协会提供的数据,1-5月份北京新建普通住房成交均价14127元/平方米,比去年全年水平低4.8%。

  “存款准备金率的再次提高将成为压倒房价的最后一根稻草,三季度房价出现实质性下跌已无悬念。”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说。

  他分析指出,就北京而言,楼市成交量大幅萎缩,区域房价已现松动,且市场各方对房价下降预期愈来愈强,房价将在第三季度出现拐点。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以及通胀压力居高不下,关于经济可能出现“硬着陆”的担忧开始出现。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14日表示,5月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1.03%,主要工业品产品依然处于高位,国民经济总体上仍然运行在平稳较快增长的区间。

  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增速比4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0%,增速比1-4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尽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已经连续两个月回落,但是较4月份1.4个百分点的回落幅度,5月的回落幅度已经放缓。“这种回落幅度总体不大。”盛来运说。

  盛来运指出,5月同比增速放缓也有主动调控的影响。一些前期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退出,回归常态以后,对经济增长会产生一定影响,这是一种正常反应。“经济增速适当放缓,对于我们国家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控制物价过快上涨,都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可能并不是一件坏事。”

  5月工业经济环比数据仍较靓丽。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1.03%,较4月环比0.92%的增速,加快0.11个百分点。

  博览财经研究员王晓兵认为,中国已经到了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水平,居民消费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势不可挡,产业转移投资和企业技术改造投资也客观存在。以上因素都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工业经济增长强劲的内生性动力。

  对于上半年的工业经济运行走势,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人士认为,综合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预计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左右。

  首先,随着“十二五”新项目的开工建设,特别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国家鼓励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政策逐步落实,投资还将成为拉动原材料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上半年原材料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2%。”

  此外,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加快高速铁路建设等措施的带动下,装备工业发展还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和持续的动力。总体估计,上半年装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左右。

  第三,随着多个省份多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居民收入增加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增加,更多鼓励消费政策出台,在国内消费支撑和出口回升形势下,消费增长仍将是带动工业经济上行的亮点。工信部人士预计,上半年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增速将稳定在14%左右。

  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数据显示,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5%,创34个月新高。分析人士表示,这表示短期内通胀压力依然较高,以控通胀为核心的调控政策尚不会放松。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生猪价格上涨助推,短期内食品价格仍会持续上涨,加上翘尾因素影响,6月CPI或将继续攀升,通胀压力短期难言见顶。

  生猪价格助推CPI创新高

  数据显示,5月CPI同比上涨5.5%,较4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同比涨幅创2008年7月以来的最高位。而从环比数据来看,5月CPI环比上涨0.1%,与4月份环比增幅持平。

  造成5月CPI创新高的主要原因仍是食品价格上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从结构来看,5月份食品价格上涨11.7%,占CPI同比涨幅的63.6%,非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是34.6%。

  盛来运指出,在食品价格中,5月份主要是生猪和鲜蛋价格涨幅比较大,5月份生猪价格同比上涨40.4%,对CPI的贡献接近20%。此外,南方灾害天气推升水产品和部分蔬菜价格也成为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从去年5月、6月份开始,生猪价格触底反弹,至今已上涨一年左右。据了解,在猪肉消费淡季的当下,很多地区的生猪价格却大幅上涨,目前每公斤价格超过18元,突破2008年的历史最高价位。

  受生猪价格上涨影响,猪肉价格也急速上涨,统计局公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情况显示,5月猪肉价格上涨幅度近8%。而进入6月份以来,在蔬菜价格大幅回落的同时,猪肉价格涨幅仍超过4%。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生猪供应不足、饲料成本上涨等导致生猪价格上涨的因素短期内难以改观,今年年内生猪价格仍将维持高位。

  输入型通胀压力不容忽视

  尽管5月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的购进价格指数大幅下降5.9个百分点,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仍保持在高位,这表明我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仍然较大。

  数据显示,5月份,PPI同比上涨6.8%,涨幅与4月份持平,环比则上涨0.3%。同时,5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2%。

  分析人士指出,5月份PPI环比数据仅微幅上涨,但仍维持在高位,表明由工业制造品向终端消费品的通胀传递压力仍然没有减轻,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则显示出国内企业仍在承受着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

  “输入型通胀仍令人担忧。”摩根大通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表示,最近几个月,国际谷物价格和油价飙升让抑制通胀的任务越来越艰巨。从即月合约来看,目前WTI原油价格比年初上涨5%,布伦特原油也在年内上涨了25%,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玉米合约交易活跃,令年初以来玉米价格上涨逾26%。由于肉类消费的持续增长已使中国从肉类自给国转为依赖进口,玉米等谷物饲料的价格对中国物价形势的影响正逐渐增强。

  机构普遍预测,未来两个月CPI仍有可能继续攀升,甚至可能突破6%。中金公司指出,由于较高的翘尾因素作用,6 月份CPI同比增长将达到5.8%-6.0%,很有可能成为本轮通胀的高点。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CPI同比增长将在今年6月见顶,达到6%左右。

  李晶也表示,CPI将继续走高,并可能于6月份或7月份见顶。不过,李晶认为,从9月份开始,CPI将逐渐下降至5%以下。——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