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令损有余补不足


为遏抑楼市过度炽热,内地在大城市实施限购令,限制非当地人买楼。此举将令大城市的楼市失去一项重要的支持,进而令大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也会放缓。这对大城市当然不利,但如果这些没法在大城市买楼的资金被迫流入中小型城市,则有利中国经济平均发展,有「损有余以补不足」的功能。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行计划经济,以平均主义作指导思想,结果弄到全国都一样穷。改革开放的其中一项策略是容许有差异,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的经济先发展起来。

 

这项策略可谓相当成功,当努力的差异可以在成果的差异上反映出来的时候,努力才会变得有意思,令全国上下都勇于拼搏,经济自然动力大增。当少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时候,他们会把积累起来的财富,集中存放在沿海的大城市,因为存放在条件比较好的地区,投资回报会较佳。

 

外来资金的流入,令大城市的楼价上升。楼价上升,令房地产的抵押能力上升。这样,大城市的经济发展就更容易透过信贷去筹集资金。经济自然发展得更快。

 

当大城市的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就会选择做一些高增值的产业,把一些低增值的产业外发给次一级的城市去做。把中小型城市的经济也带动起来。

 

这种容许差异的策略,在初段虽相当成功,但日子长了亦有后遗症。落后地区的人民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年,所得的积累往往被当地政府拿去上海买了一栋写字楼,而不是留在当地发展,变成贫区帮富区发展,令差异进一步拉阔,导致全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令贫富日益悬殊。

 

现时,中央在大城市实施限购令,防止资金进一步从落后地区流入发达地区,在某种程度来说,亦可谓是拨乱反正,「损有余以补不足」。当发达地区的大城市不再容许外来资金来买物业的时候,这些资金就只好留在本地。这样,落后地区的经济,才能有较多的资金支持,可以慢慢地追上来。

 

很多第三世界的国家,经济发展一段时间之后就停顿下来。原因就是经济发展集中在一两个大城市,其他地方都跟不上。结果不单拖累了大城市的发展,还造成很多社会问题,导致人民分化,酿成政治危机。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央透过限购令来调控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是有需要的。不过,中央必须明白,房地产已成了很多大城市经济发展的途径依赖。如果一下子把房地产煞停,可能令这些地方的经济无以为继,甚至造成负面的连锁反应。

 

因此,中央在调控时应一弛一张,让大城市也有周旋适应的余地。不然,把大城市的经济一下子收死了,对落后地区也不会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