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亲棺不落泪
喻建国
“不见棺材不落泪” 现在常被人们用作说明某些人不看到失败的显眼征兆物不完成确认失败的认定的一种谚语。其实这句谚语最早的说法应该是:“不见亲棺不落泪”,试想如果见了棺材都要掉泪,那人们的眼泪似乎也太多了。棺材里有死人,见了棺材就落泪,意味着只要一见死人,就会落下眼泪,一般地说这是不可能的。见到了自己亲人的棺材,那棺材里躺着的死人就是自己的亲人,悲伤自会由心萌发,眼泪也就自然落下,这才是人之常情。
这句谚语一般还都用在敌人和使用方蔑视的对象身上,如:日本鬼子,明知道已无胜算,还是不断作着垂死挣扎,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又如:村上的汪汪,老是赌个没完,照此下去非把家产全赔上,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当我们已经看到某一事件发展下去不大可能会产生胜算时,我们仍然顽强地坚持把某一事件发展下去,不相信失败,确信只要坚持,可能就会有转机,对我们持有敌意或蔑视我们的一群人,他们可能就会说我们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一群人。可是在许多历史事实中,胜利往往就寓于坚持中,坚持,作为的时间就会延长,时间是世间事物发展和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作为时间的延长,跟随着时间的延长常常会出现一些别的影响事物发展的因素,而那些因素的出现,也常会使原来趋向不成功或失败的事物发展情况发生扭转,事物的发展转向了不再趋于不成功或是失败,而是面向成功了。事件发展是若干因素的函数,时间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在研究事件时千万不能对这一因素稍有懈怠,有许多事件之所以趋于失败,常常就败在忽略了时间这一重要因素;同样有许多事件之所以成功,也往往是托福于对时间这一因素的明确和重视。
胜利就在于坚持到最后,胜利就在于不言败的坚持战斗。兵家也常有言,战术上的失败没什么了不起,只要战斗能够一直打下去,就有可能反败为胜,即使发生了战略上的失败,但若能坚持,能够改变战略,能够顽强挺下去,把战斗的事件拖下去,在战斗时间的延长中,莫名的反败为胜的因素也会莫名地从天上掉下来。兵家最糟的是战斗在自己处于失败的情况下结束了,只要不结束,就很可能会发生转机。不见棺材不落泪,不见亲棺不落泪,见了棺材也不落泪,见了亲棺照样不落泪,就是不落泪。
我们在工作中,就要有这样一股劲,只要是正确的、正义的、科学的行事,就要顽强地坚持下去,相信胜利最终必将到来,遇到的困难、挫折、失败只能是暂时的,是前进中的必由。
但是,若我们一旦从事的工作未必是正确的、正义的或科学的行事时,那就绝不可坚持,就应该及时杀车、撤退、转战、在原来的行事轨迹前,不是不见棺材不落泪,而是还不见棺材早拂袖而去。